第A12版:声 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宇森的“战争历史片”

  □余 木

  2014岁末大片、吴宇森的《太平轮(上)》,自本月2日起上演的口碑票房皆不妙。凭多数观众的朴素理解,那应该是一部类似《泰坦尼克号》那样的船难大戏,加上灾难发生的年代、地点都比泰坦尼克号近,应该更加容易引起共鸣。可看了一个多钟头,镜头中迟迟不见说好的太平轮。观众巨大的期许,加上不菲的3D票价,造成的心理落差直接体现到票房上:投资4亿多元,7天票房累计1.15亿元,而投资4000万元的《匆匆那年》,同期上映4天票房便超过2.55亿元。看来,《太平轮》“折戟沉沙”已成大概率事件。

  商业娱乐片与历史正剧片、纪录片是不同类型的电影,有各自的叙事规则与方式,不能要求前者承载后者打捞史实的功能和职责,但以《太平轮》的沉重名义,拍出如今这样跟太平轮的史实基本无关的电影,让观众有“上当”的感觉,即便《太平轮》下集回归主题,强力修补,但个人认为已很难再“扳回一局”了。

  说到吴宇森导演过的战争题材历史片,不能不说到这位颇具才华名导的另外两部名作:《风语战士》和《赤壁》。说实在的,反映二战时期美国印弟安纳瓦霍族译电员鲜为人知故事的《风语战士》,是世界上众多战争片中较为经典的一部。这部投资1.2亿美金的美国本土“主旋律”电影,却惨遭“票房滑铁卢”,在北美市场仅获得3000多万美金的票房,全球票房7700万美金,投资方米高梅公司的高层因此引咎辞职。但该片获得众多中国影迷的好评,认为影片不仅反映了战争的血腥场面,更通过战争的详尽描述,将人性在战争中的表现勾画得淋漓尽致,为战争片开拓了新视野:不讲输赢,不讲战略,不讲英雄,只有苍生与情义。这是一部“虽败犹荣”的好片。

  再说,《风语战士》的“票房滑铁卢”事出有因。据吴导的解释,本来《风语战士》是在2001年11月上映的,但经过了“9·11”事件,米高梅公司担心那时候推出这部战争片,观众不知道会不会接受。而且这是米高梅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一部电影,他们很重视,也不希望因为映期的问题而受到任何损失,于是决定押后到2002年的暑期才上映。怎么也料不到的是,《风语战士》押后了映期,其他如期上映的战争片,竟非常卖座。“原来美国人受到那么大的伤痛,心中藏着那么大的愤怒,但他们都怀着一腔爱国心。看战争片,反而激发起他们的爱国情绪。”一着走错满盘皆输,到2002年《风语战士》上映,观众的伤痛与激情,已不可同日而语。

  与《太平轮》一样筹备多年、投入巨资和庞大明星阵容的《赤壁》,却收获了极高的票房与还算过得去的口碑。这部“古装战争历史片”里也有不少情感元素,比如周瑜与小乔等。特别是有意插入了一段小人物情感戏:佟大为饰演的一个小千夫长孙叔才和赵薇所饰演的在曹营充当卧底的“胖猪”之间朦胧的感情插曲。“胖猪”离开时约定一定要回来看叔才,但两个人最后相见却是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叔才最终身中数箭而死,而他在死时脸上却露出了笑容,因为他至少是死在了“胖猪”的怀里,实现了他们的约定。通过这段感情的点染,来表现战争的无情和残酷,揭示了战争后面最大的受害者是平民百姓。而且这些虚构的感情戏基本上是紧紧围绕“赤壁大战”展开的,比《太平轮》里远离“太平轮”的情感故事要靠谱,也紧凑得多。

  不过,感觉最震撼的战争历史片是由吴宇森监制、魏德圣执导的抗日史诗大片《赛德克·巴莱》(也分上下集),讲述的是1930年代日据台湾地区时期真实的“雾社事件”:当地土著赛德克族与日本人在台湾山区爆发冲突,赛德克族头目莫那鲁道率领族人300多名勇士对抗日方的3000大军的故事。全片洋溢着喷薄而出的血性。这部电影当年曾在台湾引起轰动,在大陆也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被认为为华语历史片树立了一个新标杆。

  看来,《太平轮》缺少《风语战士》中对人物、人性、战争场面刻画的细致入微,缺少《赤壁》中叙事的集中有效,更缺少《赛德克·巴莱》中历史与细节的真实,难怪不受观众待见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