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姬 说到“浪费”这个词,一直都是用作贬义的,如果再加上“浪费时间”,那就变成十恶不赦了,“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励志名言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为人父母、为人师长,最看不惯的就是孩子、学生无所事事,浪费时间,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女儿现在读小学,我下班一回到家,要是看到她坐在写字台前认认真真做作业,我的心就踏实了,搬把凳子坐在旁边,看到她的笔长时间停下来,就会不由自主地催促:“快一点!抓紧时间!”要是回到家看到她正在开心地玩,“今天作业做完了吗?阅读理解做了吗?奥数做了吗?毛笔字写了吗?古筝弹了吗?”噼里啪啦一串连珠炮似的问句就从嘴巴里自动弹出。如果听到的回答是“做了”,我就只好不甘心地继续补上一句:“那可以复习复习呀,不要整天就知道玩!”如果听到的回答是“没做”,那瞬间暴风雨就来临了。无论哪种回答,最后的结果都是女儿噘着嘴又坐到写字台前,万般不情愿地捧起书、写作业。有一次在女儿写的日记里看到这样一段话: “我永远都有听不完的课,永远都有写不完的作业,没有玩的时间,一点儿都不开心!” 作为一名母亲,兼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这样的文字,我觉得自己很失败,开始反思:这样分秒必争,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每个家长都害怕孩子在竞争中处于下风,怕孩子虚度光阴,所以一天到晚给他们安排了奥数培优、乐器培训、英语培训、作文辅导等名目繁多的课程,孩子的课余时间一挤再挤,就像一块干巴巴的海绵,都挤不出一滴水来了。 我们的课堂又何尝不是如此?尤其是一些会考课程,老师为了赶进度,留出更多的复习强化时间,会尽可能多地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再加上现在教学设施的改善,每一个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和投影仪,老师用预先准备好的课件,解题过程、画图过程,不用在黑板上一步一步、一笔一画地示范了,鼠标轻轻一点都出来了。有时候学生题目还没有看完,老师就开始讲题,没有给学生一点理解和思考的时间。在课堂里做练习也是像按了快进键一样,老师在一边不停地催促:“快一点!抓紧时间!某某组某某人已经完成了!”有些公开课更是变本加厉,老师对时间的把控精确到秒,一点都不能超时,学生就像机器一样被操控,不能出一些偏差。这样的课堂,我不知道学生真正听进去多少。 在德育上提倡“慢”教育,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需要慢慢地去解决。在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上,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地“浪费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去理解和思考,学生能有自己的观点,再鼓励学生能亮出自己的观点与老师经常交流,也许能碰撞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思维火花。一旦自己的观点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时,他就会有一种被认同的自豪感,产生成功的情绪体验,自然会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在家庭教育中也是一样,没完没了的作业和辅导往往会抹杀掉孩子的灵性和自主创造力,孩子没有玩耍的时间、没有体验的时间,在题海中浮浮沉沉,直至随波逐流。 时间是宝贵的,但是为了让孩子和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我们应该合理地“浪费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孩子体验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今天晚上下班回家,我一定要对孩子说:“宝贝,作业做完了,我们一起玩一会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