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声 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1月25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3D不是国产电影的灵丹妙药

  □石童

  

  两部老片《一代宗师》、《功夫》在3D转制后重新上映,再加上之前的《一步之遥》、《太平轮》、《智取威虎山》等,似乎只要搞个3D,国产电影就“高、大、上”,就能保证票房,那么3D真的成了国产影片的灵丹妙药吗?

  确实,短短上百年,电影在各个技术层面都得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发展。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后来电影经历了从短片式的记录性元素,到长片式的戏剧性元素,再到各种特技的运用;从无声到有声,再到各种音响效果以及音乐的配合;从单一黑白到丰富色彩再到色系与电影艺术的配合;还有其他服装、道具、化妆、场景等的发展。电影成了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表达。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影的进一步产业化,电影创作中就出现了一种现象,即忽略电影内容的重要性,单纯炫耀制作技术。其实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发现,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来说,永远都是一柄双刃剑。技术越是进步,其异化作用的表现也就愈加明显。原子能技术既给人类解决了能源问题,也给世界笼罩上了核战争的阴云;生物转基因工程创造了农产品的大面积丰收,也带来食品安全问题。电影中的技术问题同样如此,对技术过分追求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对电影本质的漠视。虽然视觉体验、追求感官刺激是看电影的一种动机,但观众更为关注的依然是电影的主题,是人们对于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所思所想所感。一部影片如果过度依赖技术手段,就会变成侧重数字特效技术的演示,而偏离电影应有的主题,它离穷途末路也就不远了。技术的外表不能代替人的思考,电影的本质是叙事,要给观众讲个什么样的故事,这种包含着人文内涵的东西,是技术无法代替的。如何把技术与内容有机联系起来,让技术为人物与剧情服务,是避免耽溺于“技术万能”误区的良方。

  电影是一种产品,但更是艺术产品。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做成立体的,3D也并不意味着影片一定会成功。科幻题材适合3D,喜剧片和剧情片就不一定合适,切忌为了3D而3D。高科技无论发展到什么时候,它都是表现和张扬人类积极价值观的形式和手段,如果没有合情合理的故事,不能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仅仅依靠科技的噱头去刺激大众的眼球,电影只能是一副没有生命力的空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