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庆桥 |
□李本侹 沿梅溪水库而行,至塘溪童村时,有一座神秘的五孔水下桥,一年中有大半年没于水库之中,只有待到每年的枯水期,才有缘一睹其大桥雄姿。这座桥称为磬裁桥,而当地人则习惯地称之为东庆桥。历史上曾四次重建,如追根溯源,此桥还与多位宁波近现代名人有关。 梅溪发源于大梅山,自塘溪沙村逆流而上,经童村向西,翻越赤堇山可达奉化,而经童村向北,则可翻越大梅山到横溪,历来是交流要道。而沙村之上为群山叠嶂,未修梅溪水库之前,从沙村至童村需穿梭于梅溪两岸之间,沿途溪上有三处溪步桥。临近童村处,有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古桥,因位于宝庆庙之东,故名东庆桥。梅溪每至雨水季节,溪水暴涨,时常发洪水。此桥即毁于一场洪水中。民国元年(1911),童村的十三名当地乡绅,汇聚童梅芳家以商对策。童梅芳即是生物学家童第周的父亲。他为之四处募款。于民国二年(1913)冬天,在梅溪上建成一座桥梁,并在桥旁建一座亭子,以供来往行人休息,同时,将修桥后的余款修建了沿梅溪的道路11里。但是好景不长,民国五年(1916)六月,梅溪又暴发了一次洪水,桥和亭均被冲走。童梅芳再次和这十三位乡绅一起重修此桥。桥于第二年完工,而桥亭重建完工却在民国九年(1920),而此时,童梅芳及其中四位乡绅都已相继过世。其子著名学者童第德感念先父及乡绅为民造福,却最终未能见到重建的桥亭最后完工,在其所撰,鄞县人干云衢所书的《东庆桥碑记》中,曾感慨地写道“人世之难长久如此”。 石桥依然没有挡住梅溪的洪水,就在桥亭完工的民国九年,石桥第三次被大水所毁。当时,童村的童中莲在上海开设莲记管道公司,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有心重建东庆桥。他得知上海“水泥大王”之称的鄞县姜山人陈磬裁想在家乡捐建十桥十亭后,就找到他,希望他能出资重建东庆桥。陈磬裁一听此事,当即答应下来,并建议用水泥造桥,里面用钢铁支撑,不易被水冲毁,也不易腐烂和开裂。民国十年(1921)十二月东庆桥第四次重建开工,桥于次年六月完工,同时,在桥南侧重修了桥亭,并在亭前雕刻了两个石兽,以镇水护桥。此桥长30余米,是当时大嵩地区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因此桥为陈磬裁单独出资建造,又是其所捐建的第三座桥,为感谢他的善举,童村人改东庆桥为“磬裁桥”,或称“磬裁第三桥”。 如果说要为此次东庆桥重建记功的话,除了陈磬裁和童中莲外,还应铭记童第德。磬裁桥新建时,他为之四处奔波,桥名是他请书法家钱罕所书。1922年9月,新桥举行落成仪式前,他特意到宁波,请时居宁波宝兴巷的书法家沙孟海,撰写即将在新桥落成仪式上宣读的告文。1923年2月,他请“慈溪四才子”之一的冯君木为新落成的磬裁桥撰写《陈君造桥碑记》,又请钱罕为此碑记书写了碑文。 1993年,梅溪上兴建梅溪水库,磬裁桥被没于水中。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为该桥取了一个略带神秘的名称“水下磬裁桥”,并将此桥列入文物保护点。 经过了这么多年,磬裁桥除桥面和帖塑有损外,桥体还依然如故,在梅溪水库中时隐时现,带给我们几许神秘和猜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