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风 难得好友K从美国回来,立即约起饭局,将M和W也拉入群聊以方便沟通。M将群名改为了“饭友团”,W又进一步改为“饭团”,可爱而又亲切,同时让人回忆起高中时期那段千篇一律、忙碌紧张却又单纯美好的时光。四个人,在一起吃饭二年,能一直相看两不厌,谁能否认缘分的存在? 四个人,来自不同地方,对“纽扣”一词的方言发音有四种。M和K是初中同学,W和我则大一文理分班结束后才认识。第一次是如何在一起吃饭的?具体的情景已然记不清,大概是因为教室座位比较接近,大概是某一次吃饭正好凑在了一桌,又或许有共同喜欢的菜品、共同吐槽的老师。虽然故事也许没有《老爸老妈浪漫史》那般曲折搞笑,但大概也是可以编个情景剧的。 曾经,K是英语课代表,活泼开朗,同学、老师都很喜欢,英语口语流利;M是生活委员,性格直爽,善于活跃气氛要和调动情绪,文笔优美;W身材娇小,看着安静沉稳,一旦打开话茬便无穷无尽;我则是数学课代表,多直线思维,喜欢安静独处。四个性格迥异的人,就这样聚在了一起,大多数时候,M和K在讲话,W和我在倾听,搭配科学。 成立“饭团”,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感性和理性的综合考量结果。彼时高中有三十多个班级,1500多个学生,吃饭的时间是统一的,于是每次下课铃一响,楼上楼下便引起共振,一群饿肚子的少年勇敢无畏地冲向食堂,脚被踩到、人被撞倒是常有的事情。好不容易抵达了食堂,只是迈出了长征路上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排队买菜、找座位、打汤、打饭。速度一般的女孩子从下课到吃上饭大概要半个多小时,而且经历过排队、插队、抢座位等事件后,大多大汗淋漓或气急败坏。某一天忽然发现,如果一个人占座、一个人买菜、一个人打饭、一个人打汤,似乎就完美了,而且每个人都有精力都能安心做好手头的事情。就这样,经过考察磨合,四人“饭团”正式诞生。为了公平起见,每项工作每人轮流一周一换。因为有了小伙伴,于是避开高峰期,四人悠哉地沿着湖边看风景边走向食堂,还有各种段子分享,不失为一种享受。也曾闹过矛盾,比如打了对方不喜欢的菜,比如有时候聊天没照顾个别小伙伴情绪,但因为有四个人,就像四边形,虽然性状会变化,没有三角形那般稳固,但也意味着比较灵活,能变通,拆不散。四个人中总是会有和事佬出现,小吵小闹后感情反而更加深厚。 高中生涯,也就是吃饭时间相对比较自在,吃完饭还可以沿着学校走,然后四个人就会两人一组,考查政史地要背诵的一些内容。晚自习结束后,也通常两两结伴,M和W一组,K和我一组。K和我约定了每天由一个人学习一首古诗词,晚自习从教室回宿舍的路上把另一个人教会。也就是那段时间,学习和积累了很多优美流畅的诗词歌赋。 高考结束后,四个人奔赴四个学校,有饭团的日子不再。四个人沿着四种不同的生活路径在努力着,不可能天天在一起吃饭了,但那种情怀常在。 再次相聚,相信“饭团”们又会带来共同分享的好消息。奋斗路上,有你们,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