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7月0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存点虚心听人说

  ◎潘玉毅  

  

  很多时候,我们不太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哪怕别人说的都是真的,哪怕别人表达意见的方式很委婉,批评的话语听着总是有些刺耳,于是也就没了听下去的耐性。久而久之,不免养成刚愎自用的个性。这种个性在每个人身上都真实地存在着,只是程度多少的问题。它若发作起来,能蒙蔽智者的眼睛,使判断失了理性。  

  也有时候,别人才说一个开头,我们就以为自己知道了全部,不愿再继续听他们讲下去了。譬如问你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很多人才听得“采菊东篱下”几个字就迫不及待地抢着说“陶渊明”。这就是典型的答非所问,在生活中很是常见。  

  放眼我们的周围,吵架现象司空见惯。有时候,人与人之间未必真有多大的过节,所谓的“分歧”,可能只是因为很小的一件事情,只是大家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互不相让才导致矛盾变大。试想,要让不在一个话题上的两个人达成共识,这不是天方夜谭吗?若是此时,我们能够放下架子,虚心地听一听别人到底在讲什么,然后细细思量,也许就不会起争执了。自古以来,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俗话说,满瓶不动半瓶摇。当一只瓶子里装着的水满到溢出的时候,你拧紧瓶盖再怎么摇它都不会动,但是如果瓶中的水只有浅浅的一点,轻轻一摇它就晃个不停。这与人是很相像的。除了恃才傲物的天才,越是学识渊博的人越是谦虚,因为他们从渊博的学识里认识到自己的浅薄;相反,越是浅薄的人越觉得自己了不起,甚至以为天下之大“莫己若”,像望洋兴叹的河伯,也像黔之驴。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如果还想进步,我们就应该学习稻穗,越是丰收在即,头埋得越低。当别人指点、批评我们的时候,存点虚心,留点耐心,只有这样,才能增长自己的见闻和本事,才能闻弦歌而知其雅意,听到琴声的同时也听得到弦外之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