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送货工勾师傅忙着送家电。 记者 许天长 摄 |
 |
林建波正在检修公交车。 记者 林诗舟 摄 |
 |
郑警官正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 记者 唐严 摄 |
烈日当空,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群人,在城市需要他们的地方坚守自己的岗位,接受着烈日的考验,成为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在昨日午后酷热的时段,我们记录下了他们的汗水与足迹。 1 勾朝龙:每天至少负重爬楼200层 地点:海曙新大世界小区 时间:12时40分 本报讯(记者 殷欣欣 实习生 史佳鹭) 昨天12时40分,在海曙区竺家巷52-3号新大世界小区前面的路口,一辆满载各种家电商品的货车停在路边。驾驶室里,送货工兼司机勾朝龙师傅正在不停地用手抹汗,里面闷得像个蒸笼。勾师傅说,这边巷子窄,不好长时间停车,所以他在车上守着,等正在送货的搭档居荣进师傅。正说着,居师傅回来了,一件大红色T恤衫后面汗水湿透贴在背上。 勾师傅和居师傅都是贵州人,年龄分别为40岁、33岁。接下来,勾师傅和居师傅两个人要将一台“巨无霸”冰箱送到望京欧院一5楼住户家中。这台冰箱有一人多高,100多公斤重,勾师傅和居师傅一前一后抬着,脚步从楼梯上一步步往上挪,虽然步伐慢,但中间没有一丝停顿。“我们送货时基本不停,因为中间一休息,货物就送不完,而且夏天客户买的多是空调和冰箱,他们也着急用,当然是越快送到越好。” 送完这次货后,勾师傅长吁了一口气,他拿出一沓送货单翻了一下,说:“今天的任务完成一大半了,我们每天送件数量有五六十件,多数是大家电。海曙区老小区居多,每天只有三四件的送货地址有电梯,多数都要爬楼梯。送货地址的平均楼层约为4层,一天至少要爬200层楼梯。”勾师傅说着,从车内拿出一个大饮料瓶,昂起头“咕咚、咕咚”一通狂饮,里面是勾师傅早晨从家里出来时自己装的凉开水,一瓶有1.5公斤重。“现在这个天气,我一天起码要喝4瓶。”勾师傅说。 2 林建波:剃了光头干活才方便 地点:宁波市公交镇海公司修理车间 时间:13时多 本报讯(记者 林诗舟 通讯员 董美巧) 昨天13时多,记者走进宁波市公交镇海公司,零距离感受高温下公交维修工的辛苦。 修理车间里已经停靠着四辆公交车,几名工人正在忙碌维修。公交修理班组长林建波额头上沁出的汗珠,沿着脸颊和下巴直往下滴。他抹了抹汗珠,脸上留下了一道黑痕,手上、身上也满是机油和污垢。“这不算什么,要是赶上应急抢修,衣服湿了干、干了湿,一天下来,即便是刚换的衣服,也会脏得不成样子。”林建波笑着说。 38岁的林建波已经在这个岗位上整整工作15年了,组员们总爱称呼他为光头司令。其实他也是为了这份工作才索性剃了个光头。“这样方便!”他说得很豪气,“顶着太阳工作,出汗拿毛巾一擦就好了!” 还没坐下喘口气,他又接到了报修中心送来的修理单。应急维修、爬入车底、检查车况、回厂修理,高温天他几乎每天都在这样重复的工作中度过。“一到高温天,车子就容易‘中暑’‘闹脾气’,出现车辆抛锚、爆胎等问题的几率比平时要高出50%以上。”林建波说。 在这个岗位上累不累?林建波说,除了苦与累,也自有一份甘甜。“就和医生一样,医生把一个人的毛病看好了,心中总有点乐趣。我们把车子修好了,心里也很高兴。”林建波说,“这样一来,就有更多的市民可以避开高温,坐着空调公交出门了!” 3 郑开悦:踩着55℃的地面处理交通事故 地点:海曙区悠云路 时间:13时57分 本报讯(记者 徐叶 通讯员 石奇峰) 昨天下午,记者跟随海曙交警大队五中队的郑开悦警官的警车进行巡逻。而在此之前,这辆警用皮卡已经到过几个交通事故现场。 郑警官当接处警民警已有十几年,协警小陈已和他搭档了六七年。五中队的辖区路面,包括机场高架海曙段都归这辆警用皮卡“管”。两人是一早7时上的班,将一直持续到15时,下一个班持续到23时。这一天,警用皮卡车得跑掉满满一箱油。 “上岗前先喝了藿香正气水,这样保险一点。”郑警官说,夏天一到可能人心烦躁事故多,日光性皮炎基本上是“标配”,吃饭没点则是一种常态。“要说家人能不能忍?”微胖,但同样黝黑的小陈笑着搭腔,“只能说理解万岁。” 13时57分,海曙悠云路,车辆相撞事故。气温38℃,现场柏油马路地面温度55℃。记者在现场拍照,远远看那事故现场,两辆白车白晃晃地亮得扎眼,空气中似乎已带着蒸腾的纹路。 还没处理完这起事故,车内的对讲机又播报了:五中队,事故地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