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风 纪录片不少,低成本的纪录片也有很多,甚至很多都能吸引观众、引人深思,但能够通过纪录片方式揭开事实真相、抓住真正元凶、洗清冤假错案的,大概历史上也就只有莫里斯拍摄的《细蓝线》(The Thin Blue Line)了。 《细蓝线》(另有译名《正义难伸》)完成于1988 年,被视为迥异于直接电影的新纪录的典范影片。“该片的拍摄,不是一些人所理解的那种带着一个手持摄影机东奔西跑努力去观察一系列事件的标准纪录片。”闪烁的警灯、拖长的身影、刺目的车灯、神秘的枪手、划破夜幕的枪声、中弹痛苦倒下的躯体……这些搬演的犯罪场景简直可以与希区柯克的悬念场景相媲美。施展催眠术般的音乐则构成扑朔迷离的故事叙事的一部分。 导演埃罗尔·莫里斯是当之无愧的美国纪录片大腕,除了《细蓝线》之外,还有《时间简史》、《又快又贱又失控》等纪录片史上的经典之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电影在美学意义上对纪录片进行了彻底的革命,因为这部纪录片精美的摄影、黑白与彩色交融的影像、形象的图标、绚丽的特技、强有力的搬演、魔幻的原创音乐几乎成为除采访外莫里斯电影风格的鲜明标志。 影片是对一起发生在1976年美国德州达拉斯高速路上一名警察被射杀案件的重新调查。兰德尔·亚当斯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因枪杀警察罗伯特·伍德被起诉、定罪,并判处死刑,引起了莫里斯的注意,将他的摄像机对准了那些认为亚当斯是凶手并愿意为此作证的各种人物。莫里斯在该片的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表现记忆碎片的画面来强化影片中的数十个采访,其中包括报纸头条和正文、车牌、谋杀现场图、达拉斯地图、警方报告、《电视指南》上的电视节目表、汽车旅馆标志牌、法庭素描、心理学家的人格测试、以及打字机的键盘等。通过搬演几个案发目击证人不同的、自认为真实的场景,呈现了各种不同的主张以及这些主张背后的动机,并据此编织了一个相互对抗、彼此冲突的故事网。进而提醒观众,不要把看到的,简单想像为现实的客观、可信的纪录。影片没有直接断言某人的证词比其他人的更正确,也没有任何画外叙述,而以多重观点来增加诡异性,表达客观真实的不可能。值得提醒的是,莫里斯的这些搬演不是作为说明真实的一种方法不是为了向观众展示真实地发生了什么,而是在告诉:真实常常是必然发生的,但抓住它却很难。因为这部影片对事件的描述充满了不确定性,高度依赖于话语,而且完全基于主观,所以有些评论家将这部影片称为“罗生门”。 影片叙事脉络清晰,从亚当斯和哈里森监狱里讲述案件的发生开始,围绕疑点重重的亚当斯的所谓招供,到蹊跷离奇的审判展开,直到最后哈里森在采访中招供自己是真正的凶手结束,情节紧凑,甚至直接挽救了因该案被错判为死刑的亚当斯的生命,并使他获释,也印证了莫里斯“生活太复杂和易逝而难以在一部纪录片中给一个人的身份和行为提供结论”的感触。 影片的高潮,无疑是在实际行为和资料影片之后真凶哈里森的招供。莫里斯采用真实的声音录音带,录音带里莫里斯与哈里森对话的声音,赋予视觉上的小型录音机的特写镜头以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直击那些认为亚当斯是枪杀警察的凶手并作证论述的所谓证人和控方,给其以震撼。 投稿邮箱:ljz@cnnb.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