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地理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8月16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威远城内七座碑

  威远城碑刻群

  □方名列

  

  在镇海招宝山上的威远城内,有七座碑刻,气势恢宏,依城而立,其中明代四座,清代三座,碑高2至2.4米,宽1至1.2米,碑刻多为明清驻镇海军政官员的题词,内容有称誉镇海口海防历史地位、抗击外敌决心的,有描述倭寇平定后海上太平景色的,而且每块碑刻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书法作品。1996年11月,碑刻与其他海防遗址一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天清晏碑(楷书):明天启二年(1622)夏,钦差督抚都御史苏茂相立。苏茂相(1566-1630)是福建晋江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刑部尚书。

  时年五月,苏茂相莅临定海(镇海)县城,观览招宝山,看到招宝、金鸡两山隔江对峙,雄关天设,形势险要,并联想起定海(镇海)关历经二百余年的倭寇浩劫,百姓祈求休养生息,欣然命笔,写下“海天清晏”四个大字,并刻碑植于招宝山顶。海天清晏,成语源自五代吴国的欧阳熙碑名“海天清晏”句,其意为“沧海波平、黄河水清、国内安定、天下太平”。

  撑半壁天碑(行书):明天启五年(1625)仲春,镇浙都督山阴何斌臣立。何斌臣,浙江山阴人。万历辛丑武进士,才兼文武,足智善谋。撑半壁天,其意为定海(镇海)军民在抗击倭寇中,英勇善战,能撑起半壁之天。

  擎天鳌柱碑(楷书):明天启七年(1627)孟冬,钦差镇守浙江太子太保左都督瀛海郭钦立。

  天开图画碑(行书):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春,总镇两浙太子少保玉峰杜弘域题。杜弘域,江苏昆山人,与父(杜文焕)祖(杜桐)三代均曾镇守过延绥和宁夏,是明朝西北著名的将帅。

  海天雄镇碑(行书):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冬,宁绍台道鄱阳周彦立。周彦,江西鄱阳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乙卯恩科进士,道光十三年(1833)任台湾府知府。海天雄镇,赞誉了招宝山在海防中的地位与作用,由于镇海有着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的辉煌历史,后来这四字常被用作镇海的代名词。现有镇海有“雄镇路”、“海天路”等路名,还有“雄镇大舞台”、“雄镇大酒店”、“雄镇论坛”等称谓。

  永清四海碑(行书):清光绪十年(1884年)仲夏,提督浙江全省军务欧阳利见书。欧阳利见(1825-1895),湖南祁阳县人,光绪七年(1881)任浙江提督,曾指挥清军取得中法战争镇海之役的胜利,今镇海口海防遗址,多存欧阳利见政绩遗址。

  天险崇开碑(行书):清光绪十一年(1885)春,杜冠英题。杜冠英(1840-1890),字芸生,安徽太平人,著名抗法名将,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后裔。光绪十一年(1885)三月,法军进犯镇海招宝山炮台,杜冠英指挥督战数昼夜,取得胜利。

  风霜雨雪,日晒月照,几百年过去了,虽然碑刻被渐渐侵蚀风化,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这座文化名城显得更加厚重。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