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峰 没有哪个民族如同中华民族一样,在动荡与战火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也没有哪一场战争比八年抗战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创伤更为惨痛。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使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不久之后,中共发布《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大声呼吁:中华民族已处在生死存亡关头,抗日救国是全体中国人面临的首要任务。至“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各党派、各阶层、社会各界及海外华侨参加的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形成。 与此同时,宁波迅速掀起一场全民族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至1941年宁波沦陷前夕,宁波市区和各县先后出现抗日救亡的报刊达48种,其中包含鄞县(含宁波城区)创办的16种,奉化12种,宁海3种,象山4种,很多学校的师生也创办了抗日宣传刊物。这些刊物向社会各界发行,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中奉化进步青年胡华办的《战时大众》得到了毛泽东的亲笔回信和肯定。与沦陷前抗日救亡报刊相呼应,宁波的新闻媒体《宁波民国日报》也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的宣传中去,揭露日军的侵华罪行,报道前线将士奋起抗战的战讯和欧洲反法西斯战场的动态;还利用广播这一当时的新媒体进行抗日宣传,国民党宁波地方政府为顺应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潮流,在“四明广播电台”的基础上办起“鄞县县府广播电台”,报道一些有关抗日前线的新闻,让救国意识深入千家万户。在进步书刊和广播的带领下,各地的救亡组织纷纷成立,如“宁波民族先锋队”、“飞鹰队”、“抗日自卫委员会”、“战时文化教育事业推进委员会”、“政治工作队”等等,宁波一批爱国青年掀起奔赴延安的热潮。宁波城区的“第四十二宣传队”队员谢相箴、应承欢、范雪峰、王莘耕等30余名爱国青年组成“战时流动宣传队”,一路向群众进行抗日宣传活动,跋山涉水到达了延安。 在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中,那些在各地失去组织关系的共产党员,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发挥了带头作用。鲍浙潮、竺扬、朱镜我、张贵卿、周鼎等同志成立了浙东临时特委和宁绍特委,大力发展党组织,在各县举办了新党员训练班。至1939年10月,宁绍地区的党员发展到近2000人,建立党支部200多个,分布在广大乡村城镇和政工队等抗日救亡团体中,成为领导群众斗争的战斗堡垒。 上海是当时的工商业中心,也是宁波帮的大本营,甬商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以各种形式投身于抗战的洪流中,同样,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宁波商会募集银元6万元,友援19路军淞沪抗战;鄞县项松茂发起全厂捐献一天工资,以援助东北义勇军;镇海金润庠亲临前线与爱国将领张治中将军秘密会晤,商调所缺物资送达前线打击日寇;镇海方液仙在上海胶州路旧申园内办伤兵医院,收治伤兵;天厨味精厂捐款购买两架飞机;奉化竺梅先散尽千金开办国际灾童教养院……甬商们共开办14个难民所,免费向他们提供食宿医疗。据1937年11月6日《申报》记载,甬商自8月14日至11月5日,救护难民数十万,仅遣送甬籍难民达16万人。 浙东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素有革命传统的人文环境,1941年5月,中共创建浙东抗日根据地,成立浙东抗日游击武装,后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为抗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谭启龙回忆:抗战初期浙江党的统战工作,在全国除武汉外,是做得最好的。浙东根据地的党和军队对地方人士、地方政府在抗日、民主、不反共的原则下,采取多交朋友,少树敌人的方针,做好各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对工商业实行合理税收政策,通过减租减息,调动农民积极性,团结地主共同抗日,和当地国民党武装搞好统战关系,结交一些地方开明人士,经过4年多抗日艰苦斗争,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1年5月至1945年8月底,浙东区党委领导广大军民,共作战643次,攻克大小据点110余个,解放同胞400万。浙东新四军为此付出重大的代价,牺牲988名指战员,负伤1858名。队伍由不足千人发展到一万余人,根据地面积从浦东一隅发展到浙东两万多平方公里,拥有人口400多万,成为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 阳觉殿战斗和竹山岙战斗(1942年10月)、万岙伏击战(1943年3月)、樟村战斗(1943年5月)、金沙岙战斗(1944年2月)、宓家埭战斗(1944年4月)、大鱼山岛之战(1944年8月)……在这一系列英勇的战斗中,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发生在戚家山的镇海保卫战。1940年7月17日,日军残暴袭击戚家山,爱国将士英勇抗敌,浴血奋战,坚守阵地5天多,成功击溃日军,粉碎日军企图攻占镇海要塞的野心。此役是抗战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反登陆海防战大捷,被誉为“浙东台儿庄战役”,指挥是第194师师长陈德法,战斗场面悲惨壮烈,中日军队7次白刃肉搏。戚家山主战场停放着21位阵亡官兵的遗体,有的还睁着双眼,似在怒视;有的还张大着嘴,似在怒吼,墙边倚立着一扇旧门板,上面写着:“英勇的弟兄们,你们的血肉,已筑起新的长城,可以瞑目了,安息吧!”真正书写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历史。这一战,从中国军队到普通民众,同仇敌忾,爱国人士陆先生组织担架队运送伤兵,募捐物资竭尽全力,老百姓倾力支援,纷纷参与抢运伤员,有位老太太不惜将自己寿棺殓葬一个中途牺牲的军官。这一战,中国军队狠狠打击了日军嚣张的气焰,共击毙日军约400人,击伤约600人,击落敌机一架,创造步兵用轻武器击落飞机的一大奇迹。敌酋萍乡月蜀因战败切腹自杀,中国军队则有600余官兵阵亡,580多人受伤。 胜利的必然,无可置疑。数据的罗列,长歌当哭。日军在宁波的暴行罄竹难书,野蛮的“三光”政策和惨绝人寰的细菌武器伸向无辜的人民,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宁波大地哀鸿遍野,焦土一地。全市直接人口伤亡20034人,间接人口伤亡12572人,总计人口伤亡32606人,另外国民政府正规军在本地的伤亡9955人,伪军和汉奸的伤亡2931人。社会财产直接损失2282万元(按通涨率折算到1937年7月的价格),社会财产间接损失1457万元,居民财产损失3444万元,共计财产损失7183万元。 一个民族能走多远,既要看她的脚步有多坚实、眼光有多高远,更要看她的凝聚力有多强。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一幕幕发生在四明大地上的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会永远铭刻在历史中,也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