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9月1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岛印象

  ◎赵淑萍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这是对青岛风貌的概括。 

  徜徉在老城区,目之所及,处处是古老的欧式建筑。胶澳总督府、圣保罗教堂、圣弥爱尔教堂、各种旧日的洋行、别墅……恍如置身于欧洲。在八大关街区,绿树掩映、青藤缠络的是各国风格的建筑。德式、俄式、美式、希腊式、丹麦式……圆穹顶、尖塔形、圆柱形……或典雅庄重,或简洁活泼。按理说,这些大部分是殖民时代的印记。但是,在铭记历史的同时却不排斥对美的礼赞。美轮美奂的建筑,是各国大师和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一百多年过去,还巍然屹立着,黄墙、红瓦和海天一色的青碧,互相映衬,如此悦目,如此和谐。 

  青岛的树木,郁郁葱葱。道旁的法国梧桐,高大、粗壮,枝条伸展,树冠如盖,手掌一样的叶子的缝隙,漏下缕缕阳光。山茶、栀子和月季在这个城市非常放肆地生长,一个劲地往上蹿。雪松、黑松,许是被海风“熏”的,那树的绿是一种墨绿,绿得发黑。树,如果真有心看,就上崂山。那里,百年、千年的树都扎着堆呢。它们,吸纳着天地间的灵气,沾了太清宫的仙气,每一棵都茁壮、茂盛。在太清宫,最有名的是三棵古树:汉柏、唐榆、宋银杏。我想,有月光的夜晚,这些树会不会在风中叙谈,谈前尘往事,谈那些闻名遐迩的崂山道士,谈哪一年刘若拙在这里遇仙,谈蒲松龄怎样写出了《香玉》。就是那株张三丰亲自移植过来的红山茶,千花压树,树上如覆盖着一层红色的雪。在此间居住过的蒲松龄,以这棵红山茶为原型,塑造了美丽的“绛雪”———《香玉》中的红衣花神。那株汉柏,直指云霄,而一棵凌霄攀援而上,在高处开出红艳艳、金灿灿的花朵,在伟岸的树干上,在繁密的绿叶间华光四射,叹为奇观。 

  在青岛,最美的当然是碧海蓝天。三面环海的城市,走几步就能看到海。看海,可以上栈桥,也可以去小青岛公园、崂山和奥帆基地。记得,第一天,我们坐船,感受海上青岛。阴天,没有所谓的“蓝天”,但是,海山苍茫,烟波浩渺,别有一番情味。脚下,海水是青碧的,如一块温润的碧玉。海面上,鸥鸟翱翔,远近处巨轮乘风破浪,不时有快艇飞驰而过,激起一波波浪花,如甩开一条条雪白的绸带。大小船只往来不断,一切都以竞发的姿态,让人胸怀辽阔,积郁全无。咸腥味的海风,带着大海新鲜的体味,那是雄性的,粗犷的带着勃勃生机。 

  第二天,光照很好。在小青岛的海堤上漫步,一边,是中国海军博物馆,一艘艘停泊港口的舰艇,无声地展示着一部中国海军的发展史。这些舰艇和蓝天白云、灯塔、林立的高楼一起,构成了海滨城市独特的风光。一边,是无垠的大海。远山、岛屿、海面上的船舶、近处的礁石、海滩,每换一个地方,每换一个角度,看上去都是一幅绝美的画。沙滩上都是人。人人都在看风景,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天,酷热,但是,海风吹来,顷刻遍体生凉,心旷神怡……

  最美的是奥帆中心。黄昏时,我们来到那里。水蓝得像梦一样,片片云帆,就是梦的洁白的羽翼。落日熔金,云霓漫天,让人幻想:是不是大海深处的银鱼,在海天交接处一跃而上,于是,锦鳞点点。岸边,游人如织,处处是展现小手艺和推销珍珠、贝壳、各类海鲜美食的。在风中,我真愿意一直走啊走,一边看海,一边看天,一边看岸上那些美丽的人。一边追梦,一边玩味那尘世间融融的欢乐。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这时,“五四”广场灯光璀璨。“五月的风”标志雕塑如通红的大火炬,灼灼燃烧。广场上人流涌动。在岸边,就着海风,看光怪陆离的高楼光影,看流金铺银的海面,听人们在夜色中歌唱,多么惬意。 

  青岛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城市。她时尚、浪漫、洋派,但又保持着一种中国式的传统和典雅。她既有北国的豪放、俊朗,又有南方的秀丽和葱郁。有些地方是去不厌的,青岛就是其中的一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