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种愚蠢
叫“我以为”

  ◎潘玉毅 

  

  前几日写了两篇时评,投给某家报纸,但是没有见报。一个同事知道了,提醒我说:“你怎么不打电话啊?也许人家没看到呢。”我却觉得是自己没有写好———头一个有点空,第二个又有点松。同事说,这些都是你自己在想而已,编辑怎么说还不知道呢,你就先把自己否定了。

  同事的话挺有道理的。古人说得好:“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不是别人,自然也不知道别人的想法。就算心中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另外百分之一的存在。 

  然而,人多是这样,一旦先入为主,就很难再接受别人的意见了。举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有一次,领导找我谈话,要我处理好工作与兴趣之间的关系,他说我主次不分,在写作上花费时间太多。事实上,我只在周末和晚间写些属于自己的文字,并不曾占用工作的时间。但再怎么跟领导解释,他都不相信,反而认为是我不愿意接受批评。类似的事情在同事身上也有发生,一次大型活动过后,几个媒体的负责人问同事要视频素材,而且催得很紧,同事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们以为剪个片子就跟拿剪刀剪纸那么方便啊。” 

  事情原是想想容易做做难,而“想当然”更是害人不浅。现在有不少人,吐槽就跟吐瓜子壳似的,假语村言,全无凭据,以讹传讹之下,可信的就更少了。譬如,一个人生病了,这个人以为是这个原因引起的,那个人以为是那个原因引起的,东传西传,到最后都不知道该听谁的。往大了说,历史上的冤假错案,究其根本,也多取决于判案人的“我以为”———可是,你以为的未必就是事实啊。 

  驴子以为老虎是怕它的,结果踢了一脚就被老虎吃掉了;马以为自己最有能耐,和骆驼比赛长跑,差点渴死在沙漠;盗铃的人以为只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见了,结果一伸手就被抓了;种田的人想要让禾苗生长得快一点,拔苗助长,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古人早就明白,比不作为更可怕的,是胡乱作为。 

  当然,我们依旧有表达看法的权利,也有大胆尝试的自由,前提是这一切都要慎重,不可妄言,更不可成为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与今人的大言不惭不同,古人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是很谦虚的,一般都是“愚以为”、“窃以为”,而不是像现代人人动不动就“老子认为”。大智慧须有大胸怀,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学会听别人说,远比自己面壁而坐冥思苦想来得有意义。 

  学生时代,有位老师曾这样对我们说,但凡你们要批评一本书的时候,先把这本书看完,才有资格与人辩论书中的内容;要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也是一样,你只有对这个人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去谈论他的好坏,不然你们的话就是“诽谤”。我深以为然。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