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毅 我有两个朋友,一个家里很穷,虽不能说家徒四壁,可也差不多了;另一个家境殷实,可被归为“富二代”的行列。按理说,经济条件摆在那儿,两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应当与之类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就我耳听眼见,有钱的朋友常常唉声叹气,日子过得很不痛快,没钱的朋友倒是嘻嘻哈哈,看上去比那个有钱的还幸福些。 初时,我对他们呈现的态度有所质疑,后来经过长时间的相处,我倒是很能理解他们的反应了:那个家里有钱的朋友因为从小享受惯了富裕的生活,凡事总想要最好的,一旦所受的待遇与自己的期许有了点差距,心里就老大不爽,以为别人故意跟自己过不去;相反,另一个朋友因为从小在清苦的环境中成长,有着安贫乐道的心态,用他自己的话说:“已经一把烂牌了,大不了是输,还有什么更坏的结局呢!”若是生活有了好的转变,他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对生活也充满了感激。这两个朋友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幸福与贫富无关,跟内心相连。 世间的事,总有意料不到的地方。我们以为某件事是理所当然的,但在推进的过程中,它有可能朝着我们想不到的方向发展。所以,肉眼所见的好未必是好,肉眼所见的坏也未必是坏。这个道理跟“祸福相依,难易相生”是一样的。每一对反义词的背后,都有一个根出同源的交集。 净从秽生,明从暗出,凡事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难也没有绝对的易,没有彻底的福也没有彻底的祸。世间的事大多充满了变量,希望与失望的关系也是如此。生活中,我们常说一句话:“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放弃希望,而是说我们要有足够的远见,要对希望落空的结局有一个估量,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从容应对每一个意外的发生;只有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做起事情来才不会患得患失。所以,我们要接受并包涵生活的不尽完美、不如人意,像对待歧路一样对待坦途,像对待困难一样对待每一件事。当意外在情理之中了,阻力有一天也会成为通向成功的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