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龙召 摄 |
□石志藏 中岭凉亭位于浙东穿山半岛太白山余脉的蔡山脚下。中岭为北仑白峰小门与柴桥沙溪村落的分界线,因地理位置处于穿山半岛东部郭巨(或上阳)至西部柴桥老镇商贸古道的中段而得名。 中岭,乾隆《镇海县志》作钟灵,因边上有钟灵山曾名。《镇海县志》记载:“……乡西南4公里……南腰有中岭……东起小门中岭脚村,往西抵柴桥沙溪庙横头。巅有中岭亭,为两乡交界。”《北仑区地名志》曰:“从上阳至柴桥原有枫棚岭、中岭和黄土岭。中岭高108米,岭上有中岭亭、中岭庵。” 江南多丘陵。丘陵起伏绵绵,于是层层山峦中山道蜿蜒。往往在岭巅有一供行人歇脚挡风避雨的建筑,便谓之凉亭。凉亭是江南地区最具民本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建筑之一,中岭凉亭也是如此。中岭一带,方园约有三四里,东侧为小门村中岭脚李家,居住着30多户人家。当地以李姓为主,据说百多年前从柴桥一带迁入,世居此地已有五六代人了。西侧为沙溪村钟家。 中岭古道,穿凉亭而过,亭在路中,路在亭里,有别于传统的路边凉亭。中岭凉亭为石木建筑,墙为乱石砌成,顶为青瓦加人字构架。现在亭中,木梁已呈黝黑之色,石墙的根基也已爬满青苔。从前,这座凉亭是半岛东部郭巨、梅山、上阳各地的居民,乃至舟山六横、佛渡一带渔民,到柴桥古镇赶集的必经之路。早上四五点钟,就有人肩挑手提结伴从东向西去柴桥;下午四五点钟,甚至晚上七八点钟,有人赶集回来,从西往东带着买回的日杂用品回家。天长日久,整条古道的石级被行人磨得十分光滑,两边也没杂草蔓生了。从前,亭子里摆有小桌子和杯子茶具,有老妇人为来往行人提供茶水解渴,行人饮用茶水后付费与否均可自愿。亭边有一中岭庵,庵里置有一些地产,管理庵堂的就是这位老人,靠地产的租收来行善。 古时,中岭凉亭还有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据当地老人回忆,旧社会时周边村子的一些青年男女,为了逃避封建包办婚姻,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晚上,就会在中岭凉亭上的中岭庵里聚会,寻觅真爱。这种跨越时空隧道的“时髦”,也为中岭凉亭添了一段风流佳话。此外,中岭凉亭还有“凉亭文化”,就是行人在小憩时会在墙壁上留下点“墨宝”,通常是用木炭写就,其间多是一些人有感而发的话,或小诗一首,日积月累,“凉亭诗”倒也成了歇脚的人解颐的一项内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