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都曾是会飞的天鹅

  ◎洛风 

  

  去朋友家吃饭,两周岁不到的朋友女儿,已然学会自己抓勺子吃饭。而每次去哥哥家,依然还是母亲溺爱地将饭喂到侄女口中,一边吃还一边哄,一顿饭下来怎么着也要大半个小时。侄女已经三周岁多,在幼儿园会自己吃饭。 

  邻居家和我同龄的孩子小时候很喜欢踢足球,且耐力好,小时候立志成为足球运动员。踢球时难免摔倒受伤,他父母心疼儿子腿上的伤,加之觉得踢足球会耽误学习,于是三令五申禁止自己的孩子去踢足球。而今,这个邻居家的孩子已成为一名普通银行职员,不再踢足球。 

  和我一起长大的闺蜜,小时候特别心灵手巧,只要见过别人编织一次,就能依样画葫芦。那些看似普通甚至废弃的旧毛线在她手中灵活地穿梭,不一会儿就勾出一个漂亮的花朵,引得众人称赞。她将旧毛线收集起来,用零花钱购买编织图册,发展着她的爱好。然而,初中时,因为一次考试发挥失常,她的母亲将那些她偷偷收藏的毛线、图册扔掉了,以让她专心学习。闺蜜终于如她母亲所期待的那样,不再热衷于编织,但成绩不升反降。 

  小时候,我以为邻居家的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闺蜜一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编织家,而我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长大后,才发现前两者已成为南辕北辙的梦想,而我自己,虽然尚未实现曾经的梦想,却一直以“大器晚成”自我安慰,并没有完全放弃,只因相信,我们都曾是会飞的天鹅。 

  天鹅会飞,不然“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就不会成为俗语,不然天鹅大概就是“地鹅”了。但是很多去动物园游览过的孩子甚至成人都会质疑,因为在没有绳网、没有束缚的情况下,动物园的天鹅居然愿意常年待在狭小的一方水域,追逐嬉闹,在湖边向游客乞食,乐不思远方。为何? 

  根源终究还在于人类的自私。为了经常看到这种美丽的生物,人类给天鹅设置了一种很难飞翔的环境。早在欧洲中古世纪,就有贵族想将天鹅饲养在自己的庄园里,以彰显财富和品位。为了达到目标,他们想了各种办法,或者将天鹅一侧的羽毛剪掉,使之失去平衡而无法飞翔;或者绑住天鹅的翅膀使之无法张开起飞;或者缩短池塘距离,因为天鹅需要一段足够长的水域来滑翔才能起飞。因为前两种方法过于残忍,又会影响天鹅的美,于是第三种方法被普遍运用,久而久之,被豢养的天鹅就失去了起飞的能力,甚至忘记自己会飞翔了。这种方法也一直延续至今。 

  每一个人,大概都曾经是会飞的天鹅,有独特的天赋,如果能因势利导,那么有些能够顺势发展、梦想成真,在天空翱翔;而有一些,则被父母以爱之名义,或者剪去了翅膀,或者束缚了翅膀,或者刻意制造环境阻碍其练习飞翔,使之按照父母所规划的路径前进。殊不知,如果让他们飞翔,虽然目的地不明,但也许能够看得更多,到得更远,活得更加开心有意义。 

  电影《我是证人》的开篇中,热爱音乐有唱歌天赋的弟弟因为逃课练习唱歌,被做实习警察的姐姐逮住,绑在车上。结果发生意外事故,车子坠桥,本可以逃生的弟弟因为双手被缚,随车坠毁身亡。现实生活中,大概也存在一些类似的悲剧。要避免悲剧,也许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前提。每一个人都是会飞的天鹅,也许我们这一代已经成为不会飞的天鹅,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应仿效上一代,让自己的悲剧延续到后代的身上。不妨多问问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溺爱、不强迫、不摧毁,不扼杀那难得的兴趣和天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