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赤斌 厨房无小事。居家过日子,都是些琐碎之事,但是厨房里的事儿不算小。 有人说:“抓住了男人的胃,就抓住了男人的心。”其实,对于女人也是如此。 江南的男人“贤惠”者居多,我周围的同事和朋友很多都会厨艺,包了家里买菜做饭的活。 同事老沃,退伍后找了个媳妇。他媳妇在家里是独女,比较受宠,不会干家务活。开始都是他一人买菜做饭,干家务,他媳妇基本不动手。后来他觉得这样不行,累不说,心里也不平衡。如果他出差了,她就一直吃方便面,这样不是办法啊。咋办呢? 那就调教吧。先从做饭开始。那时候还没有电饭锅,用的是钢精锅,他媳妇把握不好火势,做出的饭,顶上水还开着,底下已经焦了,而中间还是生的,一锅夹生饭。后来有了高压锅和电饭煲,做得也多了,也能把饭煮熟了。 但他媳妇不想去买菜。他有阵子故意天天买同样的菜,特别贵,他媳妇还不爱吃。媳妇有意见了,伙食费超支了,买的她都不爱吃。于是自告奋勇去买菜。买来后,老沃声称不会做这个菜,于是他媳妇自己动手。刚开始,炒出来的蔬菜烂草一般,无法入口。老沃忍住,直夸她做的好吃,拼命地送高帽子。慢慢地,她会做蔬菜了,荤菜和海鲜也做得可以。 经过多年的磨合,他媳妇做菜和干家务活已经没问题了,他现在愁的是女儿。他女儿20多岁,上大学了,烧饭做菜都不会,以后如果嫁人,只能指望找个会做菜的女婿了。 我母亲在娘家时,上有兄姐,下有弟妹,不大会做家务活。嫁到农村后,样样都得学,尤其是厨艺。记得小时候大灶烧饭时,偶尔还会煮夹生饭,炒的菜也就是熟了,能入口,谈不上好吃。反倒是退休后,不像以前要忙地里的活、厂里的活,厨艺比以前要好。父亲也会做菜,属于偶尔露一手的类型。他记性好,到外面吃过一次,回家来自己实践下,能学个七八成。只是难得出手,过年或亲友相聚时,偶尔露一把,玩票性质。母亲来我处帮带女儿时,父亲因为能做菜,可以照顾好自己,让我们比较放心。只是他节省,老是吃自己种的地作货,难得去街上买菜。 我初中时就会简单炒几个菜,炒年糕、做年糕汤之类的没问题。高中住校,没机会练手。大学在山东,班级每年都组织包饺子,我擀皮不行,但包饺子不逊于山东的同学。每年寒假后返校,带去宁波的年糕片、汤圆粉,召集同学做白菜年糕汤,还自己和糯米粉、包汤圆,做得有模有样,以至于20年后还有人记得这些味道。只是,这些美食没抓住那个女同学的心。 后来找的媳妇也是山东人。娶到宁波后,这么多年了,她煮饭还是不太行,不是水放多了就是放少了。家常菜倒是会做几个,但是手脚太慢,让人在旁边看得着急。我下班早一点,于是买菜做饭基本上成了我的事情。她吃东西挑剔,不像我百无禁忌,只能买她喜欢吃的菜。比如她不吃牛羊肉,家里就从来不买,我想吃,只能是到外面饭店或是回老家时。不管谁做饭,饭后的收拾、擦桌子和灶台、洗碗都是我的事儿。据说洗涤剂伤手,女人的手是第二张脸,咱皮糙肉厚的,还是我来洗吧。再说媳妇为了那张脸,已经花费不小了,就别为了保养手再花钱了。过日子,还是能省则省吧。说回来,带媳妇出去,显得嫩,不也是给咱长脸吗? 做面食她倒是很拿手。除了做馒头不太行,手擀面、各种饼、包子、饺子都很不错。常常找个周末,两人一起动手,买菜、剁馅,和面、擀皮,她擀我包,女儿也常来凑热闹,小小年纪能把自己吃的那几个包出来。速冻的不用说,就是外面饭店的饺子,也终究不如自己动手包的好吃,用的料也不一样。饺子除了饱饱吃上一顿,还会多包上很多,用冰箱速冻起来,时常可以救急或是换个口味。每次她做,我都拍照后发到微信上,引来点赞、好评无数,给她看,以示鼓励。 一个家,如果厨房里干干净净的,没有开火,总是感觉少了点烟火味。如果能吃到父母家做的现成饭,那是福气。老是在外面吃,容易腻味,也不安全,还是家常菜乐胃。夫妻双方不管是谁下厨,都要互助互帮、体谅对方。 下好了厨,胃就舒坦了,心也随之踏实了,家也就安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