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合唱

  ◎陈云 

  

  公司周年庆快到了,单位正筹划一台晚会,其中一个重头戏是大合唱《我的祖国》。合唱团有四五十人之多,工会主席特意邀请了文化馆的老师来辅导。我每次午休路过会议室,总能听到合唱团员们排练时发出的时而高亢嘹亮、时而舒缓低沉的歌声,每到这个时候,我总禁不住兴奋异常、热血沸腾,仿佛我也是合唱团的其中一员。或许,在潜意识里,我有大合唱情结。 

  记忆中最早让我感受到大合唱魅力的声乐作品,当推《黄河大合唱》。 

  学生时代有幸成为校歌咏队的一名合唱队员,首次排练的便是《黄河大合唱》。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依稀记得当初演唱时的雄壮场景:几十个排列整齐的合唱队员占据了大半个舞台,群情激奋,在多重旋律的伴奏下一咏三叹,往复回返,此起彼落。浑厚有力的声浪气势浩大,如排山倒海的黄河之水怒吼着、咆哮着,澎湃激越,摧枯拉朽……大合唱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亿万炎黄子孙为追求正义和幸福,虽历经沧桑、饱受苦难,却矢志不渝、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面对灾难深重的家园,昂扬起不屈的头颅,众志成城,共御外敌!相信每一个中国人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是身处逆境还是春风得意,只要听到这首气势磅礴的大合唱,胸中自会升腾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黄河大合唱》的感召力是如此撼人心魄,《长征组歌》如此,《游击队之歌》亦如此。 

  大合唱的功能是齐全的,其丰富完善的多声部和复调特点,不仅能表现激情飞扬、场面宏大的大部头主旋律作品,也能表现丰富细腻的作品,如表现幽静的山谷、寂静的夜晚和悠悠的情思时,大合唱也毫不逊色。 

  前两年,在央视播出的合唱比赛节目中,我曾听过中央乐团的一首无伴奏合唱经典保留曲目。它运用男声力度强弱高低的多种变化,和女声各声部音区与音色的对比,极其传神地表现了夜的静寂和自然百态。几十人的大型合唱队列,男声女声不断地歌唱着,声音持续不绝,让人想象到夜的静谧感,让人感受到月的静止感,月夜下风儿在幽谷中回旋,丛林中小溪流淌,暮色下夜鸟啁啾……合唱在脱离乐队的纯人声的延续中,甚至在一大片无词的音韵里,呈现出不可替代的魅力。 

  由此,我总以为,在人类生活林林总总的群体形式中,真正有序、理性地体现群体或团队精神合力的并不多见,除了万人体育场、盛大节日的集会游行,恐怕只能在面对层层叠叠的合唱队伍时获得了。 

  每当精神疲惫、面带倦容,或是思想懈怠、百无聊赖时,我总会去找几首大合唱听听,感受它的慷慨激昂、激情澎湃。而它也总是不会让我失望,无形的力量不知不觉中注入心中,生活的激情重新被激发,无限的憧憬似乎又开始向我招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