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文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渡路上的小商品市场你可还记得

  图为1982年的江厦街东渡路小商品市场。
  沈一鸣 摄

  □记者 陈晓旻

  

  江厦街东渡路的小商品市场也许是宁波最早的小商品市场。上个世纪80年代初,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东渡路的小商品市场就热闹了起来,主要经营各种服装鞋子和百货。从需要凭票供应的物资短缺的年代过来,商品的自由流动促成了消费需求的爆发,尤其是中午或者休息日,这里人山人海,生意好得就如现在的网购“双十一”。那时的小商品市场没有夜市,基本到下午5点多就结束了。

  其实东渡路是一条才几百米的街道,从原来的河道填埋而来。西北到中山路,东连江厦街。东渡路的小商品市场从东渡路拐了个大弧度一直绵延到整个江厦街。照片中正是那个位置,熙熙攘攘的人群赶集一样热闹。市场很简陋,顺势搭在梧桐树枝下的雨棚连成“店面”。那时的东渡路是个“步行街”,十来米的宽度人群都不够挤的。

  拍摄这幅照片的沈一鸣对此印象深刻,因为他的爱人当时就在江厦卫生院工作。看生意这么好,占尽天时地利的江厦卫生院利用自己的两间门面也开始卖小商品。由于当时的物资还相对紧缺,一般人难以找到货源,他们专门聘请了老字号源康布行退休的老师傅和服务员进货、开店,除了布料、床单、还卖毛线和羊毛衫等。沈一鸣的爱人说,因为那时老师傅直接到上海进货非常便宜,她看到各种颜色的毛线实在喜欢就买了屯着,到现在家里还剩十多斤呢。

  小商品市场的“种子”在这一带生根发芽,也许正是因为江厦街的商业“土壤”。“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一句老话,道尽旧时宁波的繁华。自唐宋起,江厦一带就是宁波对外贸易的重要所在,来往海船频繁,商贸繁荣。明末清初,商业极其发达,钱庄林立,每当傍晚打烊时,银圆叮当的声音就在整条街回响。

  1987年开始,江厦街进行大规模改造,拆除了东侧沿江店铺和房屋,拓宽路面,建起了江厦公园。西侧建起了红光家私城、华联商厦、邮电大楼以及百年老店冯存仁药店。东渡路的小商品市场也因此受到影响,一些店铺不得不关掉。正如它的兴起,东渡路小商品市场的衰落似乎也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连沈一鸣的爱人都印象模糊,唯一确切的是“80年代末很快就关闭了”。

  上世纪90年代初,各种专业的小商品市场冒了出来,那些“小贩”也许去了其他的市场,也许已经发展到各个正式的店面和商场柜台开店,而东渡路边上的“宁波工业品展销大楼”和“华联大厦”成为东门口的地理坐标。10层高的工业品展销大楼曾是宁波的制高点。2003年,江厦街再次改建和拓展,开辟了慢车道及辅道,东渡路也因高高的写字楼而弥漫着城市的现代气息。

  直到今天,中山路、药行街、江厦街、开明街合围形成的东门口依然是宁波市区最繁华的商业街区。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报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Copyright(C) 2001-201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报集团职业道德监督投诉电话:87654321 宁网广告(13819807679)
技术支持: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宁波网 版权所有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