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2月03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嗨,小翠!

  ①
  ②


  图片说明:

  ①翠鸟爸爸(雄鸟的喙是全黑的,而雌鸟的下喙基部偏红)在甩鱼。

  ②两只小翠鸟争鱼。

  ③翠鸟妈妈把鱼头朝外,准备给孩子喂食。

  ◎张海华

  

  “啊!翠鸟,翠鸟!”我喊道。

  “它飞得好快!就像一支蓝色的箭射过湖面!”一位妈妈激动地说。

  前些天,带孩子们在日湖公园观鸟,运气不错,居然两次见到翠鸟。一次是看到它在湖上掠过,另一次是发现它停在小河边的树枝上伺机捕鱼。

  翠鸟,跟麻雀差不多大,善捕鱼。因其羽色艳丽,娇小可爱,被鸟人们(全世界的观鸟、拍鸟爱好者都自称“鸟人”)昵称为“小翠”。小翠不是罕见鸟,在宁波市区的月湖公园、绿岛公园等几个有水域的公园,在郊外的小河边以及四明山的溪流里,都可以见到。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枝条、苇秆、树桩、石头等上面,静静地低头注视水面,一旦发现小鱼踪迹,就会立即弹射入水。然后,不管有没有捕到鱼,通常会返回原地。

  不过这小家伙机警异常,殊难接近。刚拍鸟的时候,我好几次撞见翠鸟,但由于心急,都被它先发现了我,不等我按快门,它就已飞走了。

  守株待“鸟”

  翠鸟争鱼

  后来我决定采用守株待兔的方法。

  一年夏天,鸟友在东钱湖发现了一对正在育雏的小翠夫妻。它们筑巢在附近的一个泥洞里,每天早晚忙着捕鱼,带回家给洞里的孩子们吃。我们研究了它们的捕食、飞行路径,决定在其必经的湖畔一个树桩附近搭帐篷,隐蔽起来拍小翠。

  好多次,我在凌晨4点起床,驱车直奔东钱湖,在太阳露出山头之前就钻进迷彩帐篷,架好“大炮”等候翠鸟。

  “滴滴!滴滴!”伴着发电报般的清脆叫声,小翠飞来准备捕食了。

  没多久,一只雄鸟叼了条鱼儿,飞掠过来,停在树桩上。可怜的小鱼,还在拼命甩尾挣扎呢。

  这位鸟爸爸衔着鱼使劲左甩右拍,搞得水花四溅,树桩上尽是鱼鳞与血迹,原本活蹦乱跳的鱼儿很快被敲晕甩死了。这时,翠鸟爸爸又把鱼往空中一抛,等接住的时候,已经是鱼头朝外,然后它迅速飞走,给家里的宝宝喂食去了。

  鱼头得朝外?对,这是一个有趣的细节:如果小翠最终把鱼头朝向自己喉咙,那么这美餐就归它自己了;反之,鱼头朝外的话,就是给孩子们吃的。不仅育雏期如此,早在求爱的时候,雄鸟逮鱼向雌鸟献殷勤,也会把鱼头朝外,喂食给自己的亲爱的。为什么要这样?因为鱼头比较硬、鱼尾比较软,而且按鱼刺的长法,也是先鱼头后鱼尾比较顺,总之是为了便于吞咽。

  那年,曾连续出现39℃以上的高温天,从早晨5点到7点多这段时间还可以拍拍,接下来在毒辣的阳光下,帐篷里气温飙升,闷热难耐。这时,小翠也怕热,基本不出现了,为避免中暑,我也只好在7点多就撤退。

  翠鸟争鱼

  2009年8月23日清晨6点48分,我拍到了迄今为止最有戏剧性的小翠故事。地点还是在东钱湖,不过具体位置换了,是在环湖东路旁的一个池塘———可惜如今池塘旁造了酒店,人太多,翠鸟都不敢来了。

  那天一大早,我就在池塘边蹲守。稍后,只见小翠爸爸叼着一条小鱼飞来,就停在离我最近的那根竹竿上。它的一个孩子也几乎同时赶到,停在略微下面一点,张开嘴巴讨鱼吃。

  一见这难得的场景,咱就来了劲,不停地摁快门!突然,相机取景器里又出现了一个翠鸟宝宝,它从远处飞来后又立即在空中急刹车,鼓翅悬停———哇,抢鱼来了!

  先到的那只翠鸟宝宝扭头一看,啊呀,事情不妙啊,当即张嘴表示强烈抗议!

  后来的那位,也不是省油的灯,继续张开大嘴猛扑过来!

  啊呀,怎么啦怎么啦,鸟爸爸竟然叼着鱼飞走了!看来,鸟爸爸见兄弟俩为了一条小鱼而争吵,生气了,干脆谁也不给吃,还是给老老实实待在家里的第三个孩子吃吧。此前,我就已注意到,这池塘里的翠鸟夫妇育有3个孩子,它们都已经出窝了。

  那天,我拍完这组照片,竟激动得忍不住在野外独自拍起手来。

  哈哈,现在想起来,真的好傻。

  告别“点翠”

  在野外见过那么多可爱的小翠,我自然无法接受任何故意伤害它们的行为。几个月前,一位有名的京剧演员在微博上炫耀她的“点翠”头饰,结果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无数网友指责她毫无生态保护意识,也没有爱心。

  点翠,是一种传统的饰品制作工艺,在明清达到极盛。这种工艺,是金属与羽毛的结合,需要捕捉大量翠鸟,然后拔取其背部的蓝色羽毛,镶嵌在饰品表面。如今,随着生态保护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点翠这项古老的“精湛”技艺也已经没落,取而代之的,是烧蓝等现代工艺。

  我相信这位演员本无恶意,她的炫耀更多的是出于无知。所以,有句话叫作:保护源于关心,关心从了解开始。

  让我们在野外见到翠鸟的时候,轻轻地说一声:

  “嗨,小翠!”

  这就很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