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卖番薯

  ◎王定方

  

  卖标准化的工业产品尚且不容易,卖千差万别的农副产品更难,所以父亲的农产品除了少量西瓜用于售卖之外,向来只是自给自足。老家在奉化,山区的田地大都位于山坡上,是梯田,自然没有现代灌溉系统,也就要靠天吃饭,所以收成的丰歉跟天气关系很大。

  今年的番薯丰收了。丰收了是好事,也是麻烦事。吃不完总不能浪费了吧?农人还指望着这些补贴家用呢,就得卖。可是卖东西的不易,我是深有体会。 

  高中暑假,我曾自告奋勇帮着去卖西瓜。夕阳将落,开始摘近千斤西瓜,不能太早,太早阳光烈,会把瓜藤晒蔫了,次日就卖不动啦。西瓜要用箩筐,从山腰挑到山脚的马路上,装上农用车,然后匆匆扒饭,随车坐在西瓜堆上,赶个把小时的弯弯曲曲山路至城区,到亲戚家车棚间卸货,卸货时得注意西瓜得一个个正正地立好,免得破了相,坏了藤。当我们卸完货,可以舒口气的时候,人们差不多都乘完凉去睡了。 

  次日凌晨3点左右,父亲便张罗着起床洗漱,我也跟着起来。4点左右便已经把西瓜装上了车,踏着借来的三轮车,迎着明月,赶往菜场。我们没有摊位,可是我们去得早,4点半左右就到了,其他摊贩还没有来,于是我在菜场门口占领了一个好位置,心里沾沾自喜:总算没有白白早起。天微微亮,5点大概还不到吧,一位妇女推着一车鱼虾冲我走来,说我抢了她的地盘。这儿本来就没有摊位,大家都是无照买卖,怎么就抢了她的地盘呢?她脸也红了,声音也粗了,叉着腰说:我每天都在这里摆摊,就是我的地盘。渐渐地,摊贩也多了,不少与她相识的摊贩纷纷给她帮腔。我愤愤不平,而父亲看着他们人多势众,撤到了马路边的行道树下,说那里凉快。都不容易啊! 

  当然现在我没有时间再这样卖番薯了。姐姐说:微信上发一下吧,卖得掉最好,卖不掉也无所谓。确实我们都已经无所谓,只是父母一辈子勤苦节俭惯了,又怎么能无所谓? 

  我依照姐姐的建议发了一条。女儿的一位老师马上点赞,一位好朋友迅速留言:给我带点来。———没有数量,没有种类,没有要求,这让我有些难办,也有些难为情,感觉是在赚朋友的钱。可这只是十几、几十元的小钱,我还得花百把元的汽油钱送货上门,还得贴上我的情面……这样一想,我迅速删除了那条微信。 

  过了会,姐姐把卖番薯的相关信息挂在微信和QQ了。我便有些自责:不过是卖些东西吗,不偷不抢,有什么难为情,又怕什么麻烦?我这儿轻轻动动手指,说不定能给父母省却很多烦恼呢。我便又重新将售卖信息挂在了微信上。

  同事朋友们的反应相当快速。一位同学留言:我要一袋番薯。我傻了,说要这么多有什么用。她说那要多少合适?就要二十斤吧,可以给她姐姐分享些。我1/5的数量立马售罄。只是她要求附带送几棵蔬菜。我说你真是识货的人啊,她便发了个洋洋自得的笑脸。说她识货,是因为我也常常为了一些蔬菜,特意往返奔跑近100公里的路程。

  队里领导也看见了,说要十斤番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值不了几个钱,我却没有推脱客气,只说:过些天才带来。 

  好玩的是一不小心还差点把这丁点番薯买卖做成了国际贸易,居住在南非的一位朋友留言说想要番薯,并说多多益善,还说如今很难碰上这样的东西了。只是被我拒绝了。 

  晚上八九点,姐姐突然提醒说,番薯粉丝不卖的。这让我措手不及,但我又理解。母亲总是挑最好的番薯,细细洗净,颗颗去皮,精益求精,所以我家的粉丝发白发亮,质量极好,与市面上见到的颜色暗黑的粉丝差别很大,故而历来只自用、送人,从来舍不得售卖。今年说卖,是大姑娘上轿第一回,却又马上反悔了。只是答应别人了,怎么能不卖? 

  番薯卖得很快,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当晚便所剩无几了。是情面起作用了呢?还是绿色无污染起作用了?我又有些恍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