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勺鸡回家

  ◎张海华

  

  “鸟人,来!给你看一样好东西!”

  2009年2月,周一,我刚到单位上班,同事C君就一脸神秘地跟我说。

  “是一只野鸡,非常漂亮,我从来没见过。”C君难掩兴奋。

  “野鸡?估计是环颈雉吧!雄鸟是很好看的,你哪里弄来的?”我不以为意。

  他不答,直接带我到车库,打开车子后备厢,小心翼翼捧出一只色彩斑斓的大公鸡。哇!我一下子呆住了:好家伙,全身披着柳叶状的羽毛,头部呈暗绿色,而且还泛着金属光泽,并有长长的冠羽,太好看了!我没看到过这样的雉鸡。

  这显然不是常见的环颈雉。那么宁波还有哪些雉类分布?我在脑海里飞快地搜索。白颈长尾雉?也显然不是。勺鸡?莫非是勺鸡?!我也兴奋了起来。赶紧回到办公室翻《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果然是勺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相当罕见啊。

  山中奇遇

  C君也激动不已。他叙述了周日进山的“奇遇记”:

  “傍晚,我一个人到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拍风景,不知不觉走进北坡一条人迹罕至的林荫道。突然,伴随着一阵‘咯咯!’的响亮叫声,一只大鸟从前方树丛里蹿了出来。我被它吓了一大跳,而它也显然有点猝不及防,居然落地后就不动了。我赶紧用长焦镜头拍了起来,奇怪的是,它竟没有逃走,随便我拍。我慢慢走过去,它依旧趴在铺满枯枝落叶的地面上。我蹲下身,轻轻抚摸它背部的羽毛,它显得很温顺。我当时怀疑它是不是受伤了,于是就将它带回了家。”

  确认是珍稀的勺鸡之后,我们立即与动物园取得了联系,请他们检查一下它的身体。当天,动物园就派人把它带走了。第二天,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打电话来说,经检查,这鸟应该没受什么伤,但始终不肯吃东西,而且看上去懒洋洋的,没精神,这样养着也不是办法。

  放归自然

  我们决定在它出现的地方放生。工作人员把它装入挖了几个洞的纸箱,然后将其放入车子后备厢,就进山了。我准备好了摄影器材,准备在它回归山林的时候拍几张处在野外环境中的照片。当时我推测,它已经失去自由两天了,且没吃过任何东西,应该没多少力气飞,我可以乘机多拍几张。

  一路上都很安静。

  车子缓缓驶入那条林荫道。密林遮天蔽日,很安静的一条小道,只有车轮碾过地面发出的沙沙声。

  “咯咯!咯咯!”这只大勺鸡忽然喧哗了起来,同时还传来了拼命扑腾的声音。

  我们都大吃一惊。它难道真有灵性,感觉到自己要回家了?

  工作人员放下纸箱,慢慢打开。几米外,我和朋友LC都已经端好了镜头,瞄准。它露出了头。“它应该会先慢慢走几步吧。”我跟LC说,“不急。”

  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在下一秒发生了:它在钻出纸箱的一瞬间就迅速夺路而逃,立马蹿飞到了密林中!我手忙脚乱中按下了快门,只拍到了一张不大清晰的影像。LC反应不及,啥也没拍到。

  它并没有飞远,就落在附近的林子里。我们使劲找,终于看到它蹲伏在杂树下,只露出一个头。然后,很快,它又跑了,这下再也找不到了。很可能,它就在我们眼皮底下的某处灌木丛中,但它的保护色实在太好了。我们决定不再打扰它,心中默默祝福它今后好运。

  关于这只野生大勺鸡重获自由的故事,我曾跟很多人津津乐道地讲起过。

  听故事的人常会问:它当初怎么会傻乎乎地任由人抱回家?

  这个不难解释。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多数有这样的经验:假如你突然向一只鸡冲过去,它十之八九会被吓得立即蹲伏在地。实际上,这只勺鸡也一样。当时,它跟我的同事突然间狭路相逢,完全吓蒙了,才会被人靠近抓住。这是一种本能的应激反应。《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就是这样描述勺鸡的习性:“遇警情时深伏不动,不易被赶。”

  可另一个问题,我至今找不到充分的理由说服自己。那就是:被关在后备厢的纸箱里的它,已经连续两天无精打采的它,怎么会在车子刚进入林荫道的时候就突然扑腾着大叫起来?怎么能够在打开纸箱的刹那间“满血复活”,甚至不给我们拍摄的机会?

  回家,回家,回家。

  除非是这个念头,赋予了它神奇的力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