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芬 这段时间,小区里变化真大,先是多了一些横幅与标牌,比如“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变废为宝美化家园”、“做好垃圾分类,争做文明市民”等;然后居委会给每户人家免费发放了垃圾桶和垃圾袋;楼道下新增了红、绿、蓝、黑四色垃圾桶;每个单元入口挂上了“垃圾分类评比公示牌”,党员之家的还标上了党徽……声势挺大的,不由得也开始关注起来了。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媒体资料报道,我们宁波的生活垃圾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从2009年日均2700吨上升到2014年的4100吨。“如果用装载量为2.5吨的卡车来运输,车辆首尾相连的长度超过13公里,相当于从高桥沿中山路一直排到东环南路”,而这仅仅是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想象一下,一周、一月、一年会是怎样的情景。“这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按照现在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也许要不了5年,宁波就会遭遇垃圾‘围城’现象!”环保人士如是说。 说起垃圾疯长的原因,专家分析认为是由于“城市化加速了垃圾危机;在独立包装、过度消费、饮用瓶装水、使用一次性用品成为习惯的今天,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飞速增长”,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垃圾不分类。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宁波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不到20%,这导致原本能够变废为宝的垃圾,最终成为城市的负担。 也是的,就算是极简主义者,每天也会产生生活垃圾,再加上工业垃圾、建筑装潢垃圾、电子器材垃圾等各种废弃或有毒有害垃圾,说我们人类是垃圾的制造者,一点也不为过,长此下去,“垃圾围城”便只是时间问题了。 于是,我便开始付诸行动,开始时还真不习惯,一是不知道怎么分,二是一忙起来就给忘了。经过几个月的适应,现在算是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所谓厨余垃圾,主要包括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和用过的茶叶等,放在绿色垃圾桶;像电池、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药品、化妆品等由于所含成分复杂,需要进行特殊的减毒降解处理,属于有毒有害垃圾,要放在红色垃圾桶;可回收垃圾就是废品收购站要的那一类:旧报纸、饮料瓶、废金属等,有再利用价值的,这些归于蓝色垃圾桶;然后就是放入黑色桶的其他垃圾了。开始还以为家里得备4个垃圾桶,后来发现,基本上两个桶就可以了。一个装厨余垃圾,必须每天及时清理;另一个装其他的,可以装满后处理,到时再稍作分拣即可。而有毒有害物品不多,可不备桶,及时放入红色桶即可。常听有人抱怨,说我们辛辛苦苦把垃圾分类好,他们还不是又倒在一起运走的?看上去是这样,但我们一袋袋分类装好后,后期分拣的效率就高了N倍。而我家也因为在居委会开箱检查时做得不错,奖励了一包餐巾纸,当然其中的乐趣主要是感觉自己为环保尽了一份力。 虽然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但只要有了环保意识,每个人微小的力量聚沙成塔,就能让我们身边的环境质量发生改变。当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新时尚时,我们的生活大概应该已经变得更加美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