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1月1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马灯调到交响乐

  严国荣 

  

  早在几个月前,就听说宁波要成立交响乐团。宁波人过去以做事低调、务实著称,此前一贯“闷声大发财”,似乎无甚音乐细胞,本土只有“走书”、“滩簧”、“小热昏唱新闻”,以及宁海平调、姚剧、甬剧等戏曲,都是民间音乐,与堪称西方古典艺术的交响乐大相径庭。从民间的马灯调到西方的交响乐,这是质的进步。

  宁波交响乐团成立暨2016年新年音乐会,12月30日在宁波大剧院举行了首演,演出非常精彩、非常成功。本人也由衷地高兴,手也拍红了,说也惭愧,有几个乐章甚至听得热泪盈眶。这是我们宁波的进步,由此联想到整个国家的进步,谁都会高兴。在演出的100多分钟里,享誉国际乐坛的著名指挥家俞峰不遗余力,抑扬顿挫,丝丝入扣。音乐声有时如行云流水,有时又如惊涛狂澜,每一曲终止后,全场便掌声雷动。当全部曲目演奏结束,乐团指挥让全体起立准备谢幕时,听众鼓掌不停,为此乐团又连续加演了三个曲目,听众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乐器演奏家大多为三十几岁的年轻人,这同时象征着宁波交响乐团有更为广阔的空间。乐团首席为青年小提琴家杜玄,人如玉树临风,演奏技巧精妙绝伦,虽然独奏仅几个小节。

  曲目分为四个部分:交响乐经典曲目、上世纪中后期国内的音乐作品、为宁波本土新创作的曲目、世界名歌。开场是由“马灯调”改编而成的交响乐作为序曲。我没想到几个简单的走街串巷的“马灯调”,居然也能登大雅之堂。经作曲家唐建平改编后的“马灯调”,在我耳中,一点也不逊色于稍后同台《轻骑兵序曲》。同样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的调式,“马灯调”让人有一种更加亲切的感觉———只有我们宁波人才会有如此强烈的感觉。

  令我感到不足的是舞台背景太炫目,有点喧宾夺主。至于所选择的曲目,大概是为了照顾广大听众,大多是西方音乐中较为耳熟能详的常听曲目。交响乐毕竟是阳春白雪,若一下子全上演西方的经典曲目,怕观众不熟悉、听不懂。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听众欣赏能力的提高,难度也会适当增加。

  台上很精彩,台下一般般,甚至有许多不尽人意处。首先是迟到者众,一点也不感到愧疚;其二是说话声总是不断;其三空位也有一些,估计是占着票,却不想来;其四小孩子们的活动没有人管教约束,大人们自己忙着玩手机、拍视频;其五有吹口哨、喝彩声,像是旧式茶馆、堂会……但大多数观众都听得很认真,每曲结束之后,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 

  出席音乐会,在西方算是一件大事。人们正装入场,表情庄重,举止和步履皆力求得体。指挥者的一个动作暗示,观众马上就心领神会。一曲结束之后,听众们就会自发地站起来热烈鼓掌,以示尊敬。直至指挥家多次致谢,方才作罢。掌声过后,就连地上掉一根针的声音也能听到(也许有点夸张)。我们宁波交响乐团有了,我想我们宁波的听众也会在音乐艺术的感染下,从内心里会逐步喜欢上交响乐、并欣赏得了交响乐,懂得尊重艺术家们的辛勤付出,懂得审美和欣赏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