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英 在鄞州东部,群山合绕处,有个美丽的村庄叫画龙。画龙不但是村名,也是桥名、庙名。“你们这里为什么要叫画龙?难道你们都会画龙?”游人常这样追问村民。不会画龙的村民呵呵半天后,就手指青山比划道,这里的山形清丽如画,蜿蜒如龙,故名“画龙”。可这样的山形在宁波随处可见,为何独有这个僻远的山村会用“画龙”这个雅致的字眼来命名呢? 翻遍手头资料,找不到更多画龙村得名的资料。宁波地名网云,村名来历不详;《鄞州地名志》记,画龙村因其地有画龙庙而得名。佐证于其它资料,《鄞州地名志》的说法相对可靠。宁波地方志载,清代乾隆年间,鄞县阳堂乡太白里分七都,其中第九都第一图就有画龙庙,所以画龙村以画龙庙得名的说法可信。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应该先有画龙庙,以后才渐渐扩聚为画龙村。 画龙庙后以鲍盖为祀神。鲍盖是后汉时期鄮县县吏,居住在高钱青山村,也就是今东钱湖梅湖村。他心地善良,为官清正,在押送朝廷官粮途中,不忍心百姓饿殍遍野,将所押粮食赈济给向他跪救的灾民,由于难向官府交差,自己选择投江自尽。感其恩德,附近百姓为其立庙祭祀,后被传捧为神,宁波多地建庙祀之。但鲍盖庙百姓习惯称为鲍郎庙或灵应庙,这里何以称为“画龙庙”?没有记载显示鲍盖是一个善于画龙之人。是不是这庙最先祭祀的不是鲍盖,而是另有其人呢?那谁最早能在这僻静的山海之麓享受百姓的庙宇祭祀呢?应该是一个爱画龙的尘外高人吧。那宁波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爱画龙的尘外高人呢?还真有一位,那就是五代末北宋初著名的画僧———传古。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时期,德义沦丧、藩镇割据、民怨沸腾的混乱景象给时人的身心带来创伤。为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许多人加入隐修者行列,社会上隐逸风气盛行。宁波地处东部山海相接之隅,自然山水清奇,政治环境宽松,因此成为许多隐客索居之地。传古就是那个年代隐居宁波的著名画僧之一。史籍记载,这位画僧专精画龙,到北宋建国初年,他的画龙名声已经传到京城,与当时另一位画龙的宫廷画家董羽一起为朝廷画过龙画。宋徽宗作《画谱》品评龙画时,认为传古的龙画最为出色,“非世俗之画所能到也”,因此拔置第一。北宋皇家也因此珍藏了传古不少龙画作品,其中一幅名为《涌雾出波龙》的龙画被元代文学家柳贯看到后,很是欣赏,特作歌赞曰“潜窥窃识领龙妙”、“得意忘象象乃工”。 元代民间百姓也喜爱传古的龙画。据《宁波通史》引元代王恽《玉堂嘉话》载,元代时民间有“传古龙出,雨应气来”的俗语流世。当时百姓认为只要张开传古的龙画,老天便会兴云噀雨,所以元代至元元年,传古的《坐龙》图竞被宣慰张顺斋迎去祷雨。说明在宋元时期,传古和尚的龙画在社会上有着较大影响。在我国民间,历来有为地方圣贤建庙祀奉的习俗,像灵应庙主祀汉末鄮县鲍盖,佽飞庙主祀唐明州刺史黄晟,传古和尚龙画影响力如此大,百姓为其立庙祭祀也在情理之中,所以画龙庙最初祀主极可能就是传古。 但关于传古的生平文献实在寥寥,我国古代史家大多“偏好政治,疏略艺文;偏好儒学,疏略释道”,再加传古离群索居,所以关于他的文献记载少之又少,只提到他居于海滨,对波涛之势多所领悟,笔墨遒爽,善为巨龙蜿蜒之状。画龙村近天童寺,宗教氛围浓;又近东海,如今仍遗有硖石岭古道直通大嵩滨海地区,和史书上提到的传古居住环境比较接近,这里可能就是传古作画隐修之地,所以后人才在此处立庙供祀之。 作为受中国人喜爱的超自然神物,龙的形象完全来自于先民们的想象,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龙形象不断随着内涵的变化而演变。到传古时期,龙形象还未完全成熟定型,所以传古可以根据自己对龙的独特理解,发挥超然想象,创造了颇有特色的活龙形象,他让原本高深莫测的图腾龙走下神坛,赋予它们鲜活的生命,让它们像顽童一样爬山涌雾,穿石戏浪,出水戏珠,让“神龙”“活现”起来,因此受到时人喜爱。只是那个年代成熟的龙形象尚在孕育中,所以传古的龙画还不能像南宋陈容的龙画那样深得变化之意,所以后代有不少人批评其画,如米芾批评说:“传古龙如蜈蚣,董羽龙如鱼。”可能正是由于陈容等后代优秀画龙专家的出现,传古的龙画才渐渐为人所遗忘,传世极少,他的生平轶事也更为后人所不知,画龙庙是否为他而名也成了吾辈后人猜测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