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都市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3月3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灵桥首批桥面板运达现场

即将进入桥面板安装阶段

  本报讯(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周骏) 2013年底,灵桥修护工程启动,当时说好的工期1年。然而时至今日,灵桥却仍未修好。记忆中的灵桥,你什么时候回来?这是很多宁波人的期盼与疑问。昨天从城管市政部门传来消息,昨天上午10时,完成维修加工制作的灵桥首批桥面板顺利运达灵桥大修现场,并完成卸船和吊放工作。这也标志着灵桥的拱肋、吊杆、横撑等钢构件已基本拼装完成,即将进入桥面板安装阶段。

  昨天上午10时,记者在现场看到紧张而又忙碌的景象,一块巨大的桥板正通过大型设备正缓缓被吊往正在大修的桥面上。据城管市政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前,灵桥桥面板一直在九江加工基地进行制作和试拼装。目前,全部桥面板已完成制作,并将分三个批次运输到灵桥大修工程现场。重制后的桥面板,保留和修复了原有的纵横梁,对1994年大修中更换过的桥面板进行了重制,并仍将采取铆接的工艺进行安装。

  另据城管市政部门介绍,在安装过程中,主要存在桥面板体积大、重量重,安装精度要求高,铆接工作量大等困难。项目实施单位将进一步投入人力与设备,抓质量、保安全、抢进度,精心施工,争取在5月实现桥面板整体合龙,并基本完成灵桥桥面的拼装工作。桥面铺设完成之后,接下来将安装其他附属设施,开展两侧道路的施工。届时,灵桥的主体结构将基本完成维修,并具备基本的通车条件。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去年底,灵桥完成了拱肋拼装工作并实现了全面合龙。在灵桥拱肋拼装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严格遵守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与要求,对老构件的维修均采取精细化的施工方式,即逐一检测判定每个构件的病害情况与使用性能,对强度不足的老构件采用内衬钢板的方式进行加固,保留其原结构外观不变。同时,逐一甄别构件不同部位的病害程度,在不影响其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对局部弹坑、弹痕等历史印记予以保留。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已经维修好的拱肋及吊杆等构件上,一些弹坑、弹痕等印记依然清晰可见。

  灵桥大修如今已经过了两年多,远远超出了之前的计划,为什么会修了那么久?灵桥大修工程负责人表示,由于灵桥维修和文物修缮工程的复杂性,大修过程中需要对不断出现的维修难题进行解决。维修过程严格遵循文物修缮的审批流程,从设计方案审查批复到施工方案的备案实施,都需经省文物主管部门同意。同时,对原构件采取严格的文物保护措施,也使维修步骤变得更加复杂。同时,老桥维修不同于新建工程,其复杂性和困难性都大大超过了预期,不少问题需要在维修过程中一边发现一边解决。如在拱肋拆卸后发现,拱肋的尺寸情况、内部构造、拱轴线位置与原设计方案存在较大出入,变形、锈蚀等病害情况也较预期严重。为此,设计单位用两个多月时间对设计图纸进行了修改调整。种种因素叠加,最终导致灵桥大修工期滞后。不过,随着桥面板的施工,灵桥的施工也进入到了收尾阶段,争取在5月实现桥面板整体合龙,并基本完成灵桥桥面的拼装工作。

  有关资料显示,灵桥俗称老江桥,始建于唐长庆三年(823年),是中国桥梁史上唯一采用三铰拱钢结构形式的城市桥梁,还是1950年前中国单跨跨径最大的钢桥,因此成为宁波最有代表性的近现代建筑之一。还因为灵桥与宁波建城同龄,被视为宁波城徽与地标。

  另据了解,于2013年6月10日建成通车的灵桥便桥,其设计使用年限为两年,随着灵桥大修工程工期滞后,其服役时间也随之延长。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已安排专业的桥梁检测单位对灵桥便桥安全运行状况进行了检测,确定仍满足现状的使用要求,请广大市民放心通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