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静,笔名晓草、碧水等, 作家。现在法国旅行。 旅法 漫笔 |
碧水 这里的瓦朗坦,全名埃科勒·瓦朗坦,非圣·瓦朗坦,二者皆为法国小镇名,不过前者位于法国东部贝桑松-弗朗什孔泰郊区,后者位于巴黎郊区,据说情人节缘于古罗马人“圣·瓦朗坦”(即圣·瓦伦丁),那是一个浪漫而甜蜜的小镇,可惜我没去过。 初识瓦朗坦,始于一幢门牌为44号的院落里的小木屋。我是被一群麻雀的“叽喳”声引诱而去的。这群麻雀从我的眼前飞掠而过,落脚于这院落的小木屋顶。小木屋不是这家主人的居屋,而是居屋外的两个小房子,一为一层单间木屋,一为前后筑有屋檐的两层木屋,小木屋兀立在居屋侧门的两根圆木柱上。敞开的院门,让我忘了儿子的劝告,踩着前人脚印,我走向小木屋。 走近小木屋,我愣住了,这里怎么会看到家乡的皮蛋呢?单间木屋的屋檐下悬挂的铅丝笼,内放了四个皮蛋,两层木屋亦悬挂有同样的细长铅丝笼,里面还是皮蛋,还有,主人家屋的门廊下、瓷砖上的塑料容器里,其中的一方盒内全是皮蛋。再仔细观察,原来那不是皮蛋,而是用谷子和玉米做成球状的鸟食,我在当地的超市里也曾见到过。 一路闲逛,不时能见各种各样的小木屋。这些小木屋大小不一,造型各样,有树枝下挂的,有窗台上放的,还有是在独木撑起的木板上搁的。这些小木屋,皆是居民设置的鸟巢。在瓦朗坦,颇有意思的鸟巢,是幢红顶灰壁的小木屋,木屋上系树枝,左绑树干,那树的叶子凋零,醒目的红屋顶与主人居屋的墙壁遥相辉映;颇有情调的鸟巢,是同一树上的两幢小木屋,一上一下,一幢在枝头,一幢在枝尾,似乎有“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意境;颇为现实的鸟巢,是两棵栗树间悬挂的两个鸟巢,上为一幢小木屋,结实且挡风雨,下为一间小藤屋,藤屋没有屋顶,不知是秋风席卷了其三重茅,还是藤屋原本就没筑屋顶?颇为温暖的鸟巢,是藤篮上覆盖一束草垛,草垛上有层积雪,远看犹如家乡原野上的草垛,近看是个鸟巢,草垛一侧剪去一小块,探出毛茸茸的小东西,轻轻地吱吱叫唤,多像儿时的燕子窝,“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曾是家乡的旧俗喔;颇为节省的鸟巢是饮料瓶制作的,剪掉小方块作窗,剪掉一小圆圈作门,左右插入“十字”细树枝,足见这家主人的生活理念。类似如此综合利用的鸟巢,有陶质的酒瓶,有铝质的烧锅,有金属与玻璃的灯具,还有一块薄铁皮做成的小屋。在瓦朗坦,还有一种鸟巢,是一开始被我误以为垃圾袋的网兜,这种网兜大小不一,有的是综合利用,有的则是专装鸟食的……由此,拍摄鸟与鸟巢成了我瓦朗坦之行的主要活动。 瓦朗坦地处半山区,民居几乎皆是一层或两层的小别墅,随着缓坡错落而建。我所到之处,见大多数庭院设有鸟巢。这不,我随一只黄腹灰背山雀停留在25号的院外,山雀栖在宫灯似的铁笼里,尖嘴啄食里面的食物,发出“格”的一声。我循声一看,铁笼下是一地瓜子壳。山雀嗑了几粒瓜子,飞了。而我却不想离开,绕居室一匝,见这家前庭后院多的是鸟巢,前庭围墙外贴了张彩纸,是一幅树与鸟的图画,还有“在这里,我们保护自然”的题字,后院的树枝又悬挂了心形的风铃———以爱心保护自然,这就是瓦朗坦小木屋的注释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