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3月3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推销日记(一)

  慕雨

  

  在推开位于宝善路某大厦的那家公司的大门之前,我压根儿没想到,走出校门后,我的第一份工作会是推销。

  这是家当时颇有名气的公司,我的日记本里清清楚楚地写着:1998年6月10日,我和同学英儿一起去了那里,应聘“储备文员”。

  面试时,李经理向着前来应聘“储备文员”的十几个年轻人宣布:试用期要从销售做起,谁业务做得好,就能优先录用。然后,他逐个对照简历进行面试,轮到我时,他的目光停留在“籍贯:宁波”上,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我就有直觉,我会被录用———对于一心想找工作的毕业生,被录用是极大的鼓舞。

  半个小时后,面试结果出来了,我和英儿都被录用了。通知第二天开始上班,进入试用期,从销售———也就是推销做起。

  出了门,英儿说,她不想做销售,明天不来了,另外再去应聘。我说,我要回家跟父母商量。

  到家后,我跟父母说了面试的结果,父母让我给伯父打个电话。伯父当时在一家区级机关单位工作,之前父亲曾托他为我谋一份工作,虽然没有结果,但他一直关注着我找工作的进程。

  电话里,伯父对我说,做推销也是锻炼能力的一种途径,不妨踏踏实实学着做。我吃了定心丸,决定第二天去上班。

  第二天,开完晨会,我们这帮刚入聘的毕业生,被分配为七八个小组,分头跟着已经有销售经验的“前辈”,领了当天要推销的产品,出门去推销了。李经理说,新来的员工要先熟悉业务,“出师”后再作打算。

  出了门,我拎着一个黑色大行李袋,在太阳底下茫然不知所措。一边揩着额上不断往下滚的汗,一边问身边的同事:“我们先去哪里呢?”跟我同组的两个人,一个是小马,来自新疆,是我们这一组的“前辈”;另一个是小王,比我小三岁,跟我同一天进的公司,穿格子短袖衫,笑起来甜甜的。

  “前辈”笑起来的时候像是眯着小眼睛,他胸有成竹地说:“就从这条街开始,我们分头行动。”

  第一天要推销的产品,是袜子。我心想,这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袜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就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人家能相信这是划不破的、有着特殊功能的袜子?“前辈”小马说,业务是从被拒绝开始的,别怕,一百次见客户,肯定有十个是不拒绝的,那就是我们的目标。

  现在想起来,或许正是有他的这句话作铺垫,让我不知不觉干了六个月。至于我后来被评为“销售精英”,也是始料未及的。

  经过小马的指导,我习得了推销台词。大意是某商场都要卖一百元一打,我们搞促销,只需三十元,再说,那可是划不破的袜子啊!见顾客充满疑惑,我们便拿出事先备好的大头针,作势要划。许多顾客见此都会连声说,别划别划,万一划破了怎么办?趁此机会,我们更要表演一下袜子的“特异”功能。拿针的方向当然是斜的,那么一划拉,袜子纹丝不动,顾客叹为观止。当然也有泼冷水的顾客,这时候就要看推销员的水平了。控制局面对于推销员来说极为重要,此时如果能抓住那些已经动心的潜在买主,避开泼冷水的“好事者”,就能成功地把东西推销出去。

  经历过数不清的被拒绝后,在一家商铺的门口,我做成了第一笔生意———一个架着近视眼镜的男人缓缓地说,这么好?划不破的袜子?一打三十元?便宜!直接拿了2打。吆喝到街道尽头时,我的工作业绩达到了10打。此时已过了下午2点,太阳毒辣辣地射下来,我看见附近有家小饭店,就进去要了一份青菜肉丝炒年糕,几分钟吃完,正要出门,店员见我大包小包,好奇地问起来,我便停下来推销了一番,竟然又成交了4打。

  我的第一天推销,在汗水中完成得较为出色。

  这天,小马只成交了5打,小王比我少2打。大家对这个结果相当满意。

  回到公司,报过业绩,李经理叫住了我:“你伯父打电话过来了,他人很好。”随后,他问我要了我伯父的传呼机号码。

  我窃喜,想到了招聘广告上“储备文员若干”的字样。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