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07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贝桑松的旧货市场

  碧水

  

  那日,秋雨时密时稀,天不见晨色,而房东露希拉的门铃已响了几次。三四位老人要去旧货市场摆摊,像孩子们相约春游那般,他们一一到露希拉家集合,而家不在贝桑松城区的克劳德昨晚就宿在露希拉家。我随车同去,目的有二,一是想看看她们摆地摊,二是逛一逛旧货市场。

  市场设在离火车站不远的贝尔福街。摆摊的货物足有两车,香达尔驾一辆依维柯厢式货车。沿途碰上一辆公交车,我发现此时公交车空无一人,而当我们驶入贝尔福街时,看到沿街已设了不少摊位。

  房东露希拉的摊位是30号。左侧31号摊主是个女青年,正在帐篷内理货。露希拉竖起牌子,拉正横幅,余下的人将车厢的书箱一一搬到街沿。看来这不是她们第一次设摊,这不,层层叠起的书箱,像书橱,又像货柜,书脊朝外,一览便知。不知是书的价格诱人,还是书的门类吸引人,露希拉的摊位生意红火,顾客不断。一个戴眼镜的法国男子仅花12欧元就拎走10本书。按每本0.5至5欧元不等的书价,当天250欧元的成交款,不知共卖出了多少本书。

  右侧的29号摊,卖的是旧服装,摊主是一对夫妻。一个衣架、一个晾衣架,还有一面古色古香的镜子,招徕着过往的法国女郎,眼看着他们卖空一箱,又开一箱,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广州的旧衣市场。当时我十分不解,靓女们为何钟情那些二手大衣,如今发现法国女郎亦如此钟情于旧衣服,不过这些旧衣服款式颇为时尚。

  贝尔福街的旧货市场熙熙攘攘,设摊的有商贩,也有居民。居民出售的大多是家里的闲置物品,如锅盘刀叉、花盆电钻。我就从这种摊位买了一只法国果盆,锃亮,簇新,还带原包装盒。还淘到一只蓝底白花瓷花瓶,瓶底有铭文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

  法国的旧货市场类似美国的跳蚤市场。除上述的临时市场外,还有专门的交易场地、交易时间,类似家乡范宅的双休日集市。贝桑松的这种旧货市场,设市于星期二和星期五的上午;与家乡范宅不同的是,在贝城的旧货市场,交易物品有古玩,如各种金、银、铜、铁、瓷的艺术品;有油画、水彩画;有各种图书;有日用品,大到橱柜之类的家具,小至咖啡勺;有衣服,厚的,薄的,长的,短的,老的,少的,春夏秋冬款式齐全。逛这种旧货市场,偶见有中华元素的物品,都让我爱不释手。我珍藏在食品柜的那把提梁壶,壶体有“元人之清”的题款。我淘回珍藏后,还喜告文友,在法国淘得中华一宝。

  贝城的巴当桥附近有家旧货商店,进门一看,蛳螺壳里做道场,东西真多,最里面摆放一架旧钢琴,恰似儿时所见的上海淮海路旧货商店里陈列的一架钢琴。我情不自禁,掀起琴盖,在高音区按了琴键,“咚”一声,引来法国老板,误以为有人买琴。却不知,儿时的我亦如此“咚”的一按。琴声荡悠悠,仿佛是从近半个世纪前传来的。

  这几年数次去法国,也逛过巴黎的旧货市场,印象颇深的是13号地铁线附近的旺湖(Vanves)市场。这市场译名相近家乡的望湖市场,易记。加上当时由一位北京大妈指路,记忆加深。记得在市场看到一双木屐、几块富有中华元素的木雕花板,其中有一块雕着“喜上眉梢”的镂孔板、一块雕着“延年益寿”的实木板,还有一组戏剧人物的朱金漆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知说的是市场古物之艺术,还是我彼时之心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