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0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推销日记(二)

  慕雨

  

  次日晨会时,我突然发现公司里多了一张新面孔,端坐在大堂一侧。李经理扫了一眼二三十个员工,解释说:“她是小刘,临时文员。”小刘长得不算漂亮,脸上有青春痘若干,声音圆润,和缓的语气从她微笑着的脸上漾出来。会后,我私下里问她:“你是应聘文员被录用的?”她说是的。

  我原以为,把销售业务做好的时候,就能升为文员。想到自己昨天初战告捷,李经理应优先考虑我才对,为何小刘连业务都没碰,就直接做上文员了呢?

  晨会之后,是互动式的模拟推销,二三十人的声音杂乱无章,堪比大型菜场。“喧嚣”过后,大家绕成圆圈,互相搭着队友们的肩按摩。出发前,李经理再三叮嘱大家一定要分区推销,以免市场混乱。

  小马师傅的装束是衬衫加领带的“标配”,架一副眼镜,再拎一大包,远远地,人家就说,瞧,搞推销的,早在心里竖起一道厚厚的墙,对他敬而远之了。我和小王,因为女孩子天然的亲近感,让顾客的防备之心几乎为零。

  我“出场”之时,并不照搬“程序化”模式,经常是随意地跟顾客聊,间或几句“行话”。一张年轻的脸,以及稚嫩的说辞,成为推动我销售成绩的砝码。有位顾客真诚地说,你们学生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真不容易,我买两打吧。一旁她的朋友也搭腔道:嗯,学生不会骗人的,袜子质量不错,给我也拿两打……看我的业绩不错,小马说,你就按你的方式来吧。

  大家困了,乏了,就找一棵树,靠那里闭一会儿眼,或者在路边亭子里、石凳上坐一会。小王拆开带来的一包饼干,让大家一起分享,小马师傅哼起《达坂城的姑娘》,配以滑稽的动作,引得大家一阵发笑。到了太阳落山之时,我们回公司报业绩,然后各自回住的地方。我和小王刚进公司,还暂时寄住在学校宿舍里。

  晚餐常常在一家面馆。有人扯着嗓门道:“老板,来一碗刀削面!加蒜瓣!”我学着北方人的豪气:“老板,再来一碗一样的!”那天,几队人马正吃得热烈,小刘挽着李经理向我们走来,看上去甚是亲密。李经理笑着对我说:“你还住在学校?跟大家搬到一起住吧!”小马师傅一听,立即替我答道:“是啊,你和小王赶紧搬过来!”我感受着大伙的接纳,当下应允下来。

  饭毕,我们去参观公司的集体宿舍。路上,我想起了中午回公司补货时撞见的一幕:李经理斜躺在沙发上,小刘用汤匙舀着切开的半只西瓜,吃了一口后,第二勺送到李经理的嘴里。他们挨得很近,由于侧对着大门,他们都没留意外面的动静。我发觉他们的“失态”,进退两难。等了会儿,里面的笑声小了,我再把脚步声弄得很响,这才进了门,此时,小刘和李经理已经各就各位……

  想到这里,我悄声问小马:“小刘和李经理他们原来就认识?”

  “不是,李经理是跟我们一起从新疆出来的,而小刘是在宁波招聘的。”小马道。

  过了几天,我去学校拿寄放的被子时,顺便带去了几包袜子。来到以前住过的307寝室,我的被子还在,房间里的人却是新的了。我跟她们攀谈,谈得很开心,她们怀着好奇,买了几打袜子。当时我不曾想到,几个月后,从舟山“出差”回来的那天晚上,因为公司宿舍人去楼空,我竟然“无家可归”,又借住了307寝室。不得不说,推销经历让我的脸皮子厚了几分。

  我拖着行李,来到集体宿舍,迎面碰到了小刘。原以为小刘会与李经理他们住一块,小刘却说自己也住这里。我狐疑地看着她的床铺,似乎为了打破某种尴尬,她跟我说起了她在广州的经历———下了火车,拎着大包小包,就那么一抹汗的工夫,好家伙,眼前的一个大行李箱就不见了!我呆呆地听着,好像在听一个与她完全不相干的故事。

  真正住下来,才发现这里的不堪,周围环境脏乱差不说,有天早晨,抬起头,我猛然看见前面一幢宿舍楼里,隔三四米远,一张胡子拉碴的脸,正贴着不干净的窗玻璃向这边望过来,那被压扁了的脸像是一坨腊肉!我厌恶地皱了皱眉,见我有“回应”,那男人打了个尖锐的口哨。小刘见怪不怪地说:“正常啊!这些男人,离乡背井的,生理上、心理上都有失重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