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钱那些事儿

  雨田 

  

  那个夏日黄昏,我刚把车子开到楼下,见小区一保安满头大汗地跟着小跑过来。我物业费、停车费都及时缴清,不明白保安找我什么事。车子停稳,他堵着我车门,急急地说,妹子,我想问你借点钱。

  借钱?我跟你非亲非故,干吗问我借钱?他说,我女儿脚骨折住院,还差一点住院费。我第一反应是回绝,我说我刚买了房子,借了百来万,自己都缺钱呢。他讨好地说,我跟你老公是兄弟,他如果在,肯定会借给我的。言下之意,我没我老公乐善好施。我不吭声。他继续磨:也不多的,一千吧,至少五百,你们再缺钱,也不少这点钱的,对吧?想想一个保安问业主借钱,也是迫不得已吧。我心软了,说,好吧,但我身上真没这么多现金,你若要,我去银行取点。他喜滋滋地道谢。我下车,去银行取了钱,然后依他意见,在车库背人处给了他一千元。他接过钱时说,这钱恐怕得过段时间才能还你。我说,行,先给你女儿看病吧。 

  到了年底,他丝毫没有还钱的迹象。我向老公抱怨,说怎么不讲信用的,说好是借,竟然不还!老公说,你傻啊,你当初给他三五百不就得了,权当救助,也就不会惦记这回事了。我有点委屈:可是,他说了是急用的,三五百不够,还得再问第二个人借不是? 

  转眼两年过去,我每天进进出出,他每次都殷勤地打招呼,神色坦然。感觉尴尬的人是我,虽然已经不再幻想他还钱,可我如同庸俗的路人,人家已经放下了,我却始终放不下。 

  婆婆经常说,钱这东西,借不借随你,还不还由他。她的宗旨是做人不亏不欠,不与别人(包括亲戚)有经济“上落”。我妈就没婆婆理性,她有余钱后,第一是“入会”———农村私下里的小额存贷方式,会主邀十几或几十户人家,每月固定时间交“会费”,要用钱的人就标“会”,不用钱的人便有“标钿”。我告诉她这是非法的,不能贪恋那点小钱,本金安全更重要。可她不听,说入个会能把零钱攒起来。结果真有一个会主卷着即将到期的会款跑路了,我妈损失上万元。她老人家还有一个毛病是心软,她经常借钱给别人,说是借,也有一点微利。有一个生活困顿的邻居,平时周转不济时就向我妈借钱,借了还,还了再借,还算守信。去年他儿子结婚买房,又到处借钱。我和弟弟对我妈说,这次千万不能借,因为以他的经济状况,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还清。可那家女人天天来求,我妈磨不过,借了她二万的私房钱。前阵子那男人病故了,女主人嗯嗯啊啊地说记不清钱款数目了,气得我妈半个月没睡着觉。我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 

  我没有遗传我妈的节俭品性,向来是赚少花多,每月会对着银行的信用卡账单发愁。刚定下房子时,我首付的预算包括了我和老公账上的公积金,可是公积金的提取要提供购房合同。当时老公远在西藏,弟弟手上的现金远远不够。跟闺蜜聊天时,我说定了一套房子。她立马反应,钱够吗?我手上有二十万,明天就打给你。另一个朋友说,买房好啊,改善生活品质,还缺多少,我马上转账。有她们两个的赞助,我顺利签了购房合同,提取了公积金后,立马把借款打给她们。那个初夏,比买下心仪的房子更让我开心的是,我竟然有两个无偿信赖我的朋友,平时只当是谈风月、发牢骚的君子之交,没想到也可以有世俗温暖的金钱往来。 

  老话讲,救急不救穷。钱可以借,但借贷数目必须在双方能力允许的范围。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因为不节制的欲望,过度透支了未来的幸福。他们先是把窝边草都啃完了,然后刷信用卡、小额贷款,甚至是高利贷,一步一步地走火入魔。这类人,再有钱亦是不能借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