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咏 鄞州石碶派出所发布了这样一组数据:仅2015年,他们接到老人走失的求助报警157起,平均两三天就有一位老人走失,其中还不乏多次走失的情况。走失老人中,有近九成说不清楚家庭住址或家人联系方式,而且身上也没有任何联系方式。5月9日《宁波日报》 刚过去的礼拜天是母亲节,在各种媒体上,温馨的场面、感人的故事纷纷呈现在我们面前,在这个节日传播的满满正能量之中,我看到许多人都在自问:我们平时都在忙工作、忙房子、忙子女,对父母的关心是否不够? 《宁波日报》的这则报道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客观的数据:近九成走失老人身上竟然没留任何联系方式,这充分说明,我们做子女的平常对父母的关心存在疏忽。这点疏忽,不要认为它小,它足以陷走失老人于无依无靠、饥寒交迫的境地。其实,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为老人佩戴一只印有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的“黄手环”。这在发达国家已是行之有效的救助常识,当看到有佩戴这种手环的老人单独出现时,大家都会注意他是否需要帮助。 如果追求科技含量更高一些,效果更好一点的办法,那有不少。比如,许多家长为孩子配带的电话手表就有GPS自动定位功能,完全可以给老人也带一个;许多老人专用手机里面也有这种功能,并能一键向指定手机发送老人目前所处的位置,子女给老人配一个这样的手机,应该不是问题。 当然,老人走失的情形林林总总,千差万别,何况,再怎么提醒,一些“马大哈”子女总是存在。所以,防范老人走失,恐怕还得多措并举,共同建立一个专业化、系统化、多功能的防范体系。 比如,建立痴呆老人数据库,将痴呆老人的肖像、联络方式、走失记录,甚至DNA信息等收集起来,在发现走失老人时,可以方便地进行比对;比如,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也可以在搜寻走失老人的行动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数万、数十万在线人群的作用同时发挥,找到走失老人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当然,也欢迎一些企业开展相关的公益活动。就像前几天某房产中介公司将全国所有门店兼作失联儿童守护站一样,尽管这样做也许夹杂着一些商业目的,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在办理资质审定与加强管理的前提下,我们不妨持一种开放和务实的态度,让他们也来为帮助走失老人出一份力。 其实,防范老人走失并不太难,投入也无须太多,重要的是用“心”防范,并付出我们的细心和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