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戴巧泽 通讯员 陈波 陈婉仪) 家住象山的小罗和小赖是一对聋哑人夫妻,小赖入狱的第三年,妻子小罗起诉离婚。两人在打工中相识相恋,2010年结婚,有了孩子。婚后第二年,小赖随同老乡前往安徽打工,因为交友不慎误入歧途,在2015年初因抢劫罪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经过两年多的煎熬,小罗说,她对生活绝望了。 但象山法院的陈法官知道,她对小赖还有感情。小罗说过一个细节,小赖刚去安徽打工的时候,两人会相互写信。尽管信中只是一些生活琐事,但点滴细节都是温暖。“不过写了20来封信后,就不写了。”她失望地说。 考虑到被告一方的特殊性,法院将开庭地点安排在了小赖的服刑地———安徽省某监狱。 开庭当天,法院事先安排的手语翻译因故无法随行。陈法官灵光一现:“他们以前不是喜欢写信吗?那就信上沟通吧。”在征得双方同意后,陈法官引导夫妻二人将内心所想写在纸上。小罗抱怨小赖,在婚后没有照顾到家庭,入狱后更是让自己独自支撑着这个家。小赖不服,自己为了生计离乡背井,很多委屈都要一个人承受,妻子对自己还是不够理解。两人僵持着,陈法官接过纸笔,将自己对人生和婚姻的感悟一一写下,递给二人。 小赖接过笔,他“说”,自己就不想和小罗离婚,特别是回想起从前的甜蜜经历和孩子时,夫妻间的矛盾在字里行间慢慢淡化。小赖告诉小罗,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十分后悔,希望小罗能再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在出狱后对母子俩进行补偿。面对小赖的承诺,小罗红了眼眶,最终决定撤回起诉。 不知不觉间,三人“聊”了三个多小时,写了一万三千余字,最终汇成了多达三十八张纸的调解笔录。 无声的调解,终于迎来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