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文艺风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5月26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105岁的杨绛先生静静地离开了

  钱锺书、杨绛及女儿钱瑗合影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绛先生翻译的英国诗人兰德的诗。谁都知道,她是在借这些诗句,写照她自己。

  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在京逝世。

  就在几天前,曾一度传出杨绛先生病危的消息,令人揪心,大家都非常关注。后经向杨绛保姆核实,杨绛只是因“轻度肺炎及肠梗阻住院”,身体已在恢复中。但没想到,昨天,杨绛先生还是真的离我们而去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昨天说:“杨绛先生希望用最简单的方式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不惊扰大家,不麻烦大家。我们感谢大家对杨先生的关心,同时呼吁媒体和全社会尊重她的意愿。请让杨先生安静地离开,和她挚爱的丈夫、女儿在另一个世界幸福团聚。”

  据悉,2001年,杨绛把钱锺书和她一生的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截至2016年,该奖学金捐赠累计逾千万元,惠及学子上千人。

  2014年7月出版的《杨绛文集》,新收录了杨绛先生“大事记”。其中透露,2012年,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去看望杨绛先生时,先生曾提出三要求:“一、我去世后,不开追悼会;二、不受奠仪;三、至多七八至亲送送。”

  据悉,杨绛先生有遗言﹐要求火化后再发讣告。

  “走到人生边上,洗净污秽回家”

  杨绛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正直敦厚,正如她评价自己译作《吉尔·布拉斯》的著者勒萨日一样:“一身傲骨,不肯迎合风气,不肯依附贵人。他敢于攻击时下的弊端,不怕得罪当道。他不求名位,一生只靠写作谋生。”钱锺书生前曾称其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是家中第四个女儿。1928年考入苏州东吴大学,后转至清华大学借读。1935年杨绛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一起赴英国、法国留学。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杨绛先生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被多次搬上舞台。来到社科院后,她翻译了《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多部高水平的译作,朱光潜先生对她的翻译也是倍加赞誉。杨绛先生一生创作不竭,著作丰厚。1980年,她发表了长篇小说《洗澡》;1981年发表《干校六记》并被译成多种语言;1984年作品《老王》入选初中教材;1985年散文集《隐身衣》英译本出版。

  杨绛先生以近90高龄翻译柏拉图《斐多篇》,这篇苏格拉底赴死前与弟子探讨“灵魂”的文章寄托了她最深切的哀思。2003年,93岁的杨绛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看过《我们仨》的人无不为其中浓浓的爱情、亲情所震撼,笔锋机智幽默的杨绛在这篇散文中哀而不伤地追忆了她和先生钱锺书、爱女钱瑗的点滴生活,谈的虽然都是些琐事,但读过的人无不动容。

  先生女儿均去世后,独自一人与保姆一起生活的杨绛依然乐观、强健,工作量惊人,她一边整理钱先生留下的文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钱锺书手稿集》,一边自己还在努力创作。2007年出版的《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借探讨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自问自答生老病死,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之后的姊妹篇《坐在人生的边上》,是在百岁时回答读者的各种问题。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本报综合新华社、澎湃新闻等报道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