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02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卫修鞋摊”的人文情怀需善待

  禹海君

  近期,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要求几个小商铺搬迁出校园的消息,迅速刷爆了中大学子的朋友圈。由于新的校园规划,校内几间提供廉价便利服务的私人小商铺即将搬离。中大一些学生听闻消息之后,通过各种渠道向学校表达难舍之情。他们认为,校方此举不仅影响了师生们的便捷生活,对在校已经二三十年的摊主来说,更是可能影响其生计来源。

  6月1日 澎湃新闻

  

  因为几个修鞋摊即将被清除,一所大学掀起了一场“保卫战”,学生们纷纷向学校陈情保留,修鞋摊主更是恋恋不舍。与学校管理者的粗暴冷漠相比,学生与摊主身上呈现的是浓浓的人文情怀,是对这所大学“在漫长历史中生长出的人情与文化”的深情。对于一所现代化高等学府来说,这样的人文情怀其实比修鞋摊更需要善待。

  堂堂高等学府真就容不下几个修鞋摊?虽然管理者振振有词要重新规划学校,一改学校面貌,的确,一所现代化高等学府的确要有匹配的校容校貌。表面上看,存在数十年之久的修鞋摊,老旧而杂乱,确实与现代高等学府,尤其是那些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有着形象之别,在管理者眼里自然会成为“眼中钉”。

  可问题是,真就没有替代方案?比如学生提出的建议,将现有的校内小商铺视为需要改造升级的生活服务功能区?或者在特定的场所保留这一有着悠久历史,已经生长出人情与文化的事物?事实上,这些都并非不可以做到,学校环境整治和形象升级,也并非一定要以关闭校园内的便利服务铺位为代价,修鞋摊也并非与管理者的目的格格不入。

  对于一所高等学府来说,外表光鲜亮丽未必能够展现其魅力,相反,其存在的人文情怀,以及对人文情怀的善待,反而更能赢得人们的仰慕。就修鞋铺来说,数十年来,它为学校师生甚至周边居民提供了种种便利,已然成了一道人文风景,成了师生寄托人情与文化的处所。因此,面对学生充满人文情怀的呼吁,学校管理者不妨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有时候,学会善待难能可贵的人文情怀,我们才可以寄望于人文情怀的不断成长。对一所高等学府而言,其存在的意义不独独是培养就业机器,让万千学子毕业后走向各自岗位,更是为了社会培育有人文情怀的人才。只有如此,才能在漫长的历史中继续生长出人情与文化,我们的社会才会拥有更多温暖,高等学府才更令人心驰神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