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涵涵 淮安一家单位的员工李先生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没发现啥大毛病。然而,不到一个月,他就被确诊患上了极晚期胰腺癌,2个月后不治身亡。李先生的家属认为,负责体检的医院存在误诊、漏诊行为,将其告上法庭。 6月6日《扬子晚报》 体检的目的,在于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或“未病先防”。这位李先生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时,还没什么大问题,几个月后便迅速罹病不治。如此体检,不仅家属想不通,将医院告上法庭,也引起广大网友的高度关注。 法院经审理认为,李先生死亡与医院诊疗行为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因为司法鉴定表明,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一般发现时大多是晚期,同时早期发生转移的概率较高。帕瓦罗蒂、乔布斯等诸多名人的遭遇已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李先生体检时彩超发现的“左肾内极低回声50×45mm占位”即为胰腺癌,且已属晚期,是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倘若医院主动告知潜在风险,提醒李先生进行进一步检查,或许李先生的生命得以救治和延长。但医院方并未引起重视,也没告知患者,存在过错,导致患者胰腺癌延误诊断1个月,存在过错,法院判决酌情赔偿家属精神损害抚慰金1.5万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定期体检可以了解身体潜在高危因素,也就成为很多人的重要选择。然而,现行体检尤其是单位体检中存在一些弊端: 一是流于形式。现在很多单位都将健康体检作为员工福利,往往将全体员工的体检工作打包给医疗机构,批量化程序化的体检难以发现个体的差异,使得体检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部分体检机构不规范经营。当下,体检套餐价格水涨船高,揽到一笔集体体检对于体检机构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因此有人专门在此动脑筋下功夫,给相关负责人员递回扣、打折等成为潜规则,患者的健康被抛之脑后。 三是健康体检机构的准入无明确标准。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健康体检机构混杂其中,过度体检、借体检敛财的新闻屡见报端,给公共健康和医疗行业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笔者以为,体检制度也需“体检”。李先生的体检纠纷虽是个案,但暴露出健康体检中的共性问题。我们要吸取教训,强化监管,不断改进。一方面卫生行政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体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健康体检机构要提升行业自律和职业道德,细化工作程序,充分发挥健康体检的积极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