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文 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13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沙孟海与井上有一作品昨起开展

请您领略两位大师“看得见的思想”

  井上有一作品《贫》
  沙孟海作品《草书七言诗轴》

  □记者 陈晓旻

  

  昨日,“看得见的思想———沙孟海·井上有一作品展”在华茂美术馆开启。该展览呈现的是20世纪中日书坛极具代表性的两位艺术大家———沙孟海(1900-1992)、井上有一(1916-1985)的部分实践成果和影像文献,他们各自以独特的艺术理念和毕生的创作实践,将书法艺术的思想性和表现性推至非凡的境界。此次展览将于7月28日结束。

  现场观感:一次思想的对话

  尽管此次展览的作品总共才26幅,可是极具分量,仿佛是两位大师在通过书法对话。宁波是沙孟海的家乡,所以又有点像主客之间的对话。

  现场展出的沙孟海作品,不论是《行草李白诗条幅》,还是《草书七言诗轴》,都体现了他深厚的书法传统功力。从古至今,研习书法通常不外碑派和帖学两端,碑派强调其“势”,帖学注重其“韵”,而能做到碑帖兼容并兼美的大师屈指可数,沙孟海可谓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如果说沙孟海的作品代表传统,那么井上有一的作品更贴近当代艺术。在现场播放的纪录片中,只见剃着光头的井上有一奋笔疾书时墨汁飞溅,仿佛超越一切,旁若无人。这是字,还是画?对于井上有一的书法作品,很多观众都会有这般疑问。

  井上有一的书法作品大多是单个汉字,此次展出的就有最著名的“贫”字。这个“贫”字很像是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战战兢兢的样子。可以说,这是井上有一真实生命体验的写照:出生在东京的平民街,因家境贫寒上不起美术学校,一辈子生活在贫困中。有位专家告诉记者,井上有一的汉字书法作品,往往是其内心世界的呈现:有的像一片浮云飘来,有的像一朵鲜花绽放,有的像一把利箭直奔面门,有的又像一泓清水让你渐入禅境。

  专业解读:书画同源,根植传统

  中国古老的书法精神,成为近百年来西方艺术家的活水源泉之一,至今仍不断发酵蔓延。据悉,井上有一也非常尊重中国的颜真卿,喜欢他书法中的力量。

  据介绍,沙孟海作为“学者型书家”,将宽博精深的学问灌注于尺幅之间,其书法作品是以扎实精进的文字训诂学和文史兼备的辞章功夫为基础的,达到了独特、浑厚、雄强的境界。

  而井上有一在对书写的纯粹性追求中参入了对禅理的思索,他力图打破书法的规则和框架,回归汉字的“形意结合”并“随心所欲地书写”。因此井上有一的书法作品所呈现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图像,总让观看者颇费思量。其实,他的作品融入了现实生活中的悲喜,种种心境都如实烙印在他的作品上。因此,井上有一被西方美术史家赫伯特·里德收入《近代绘画史》,纳入西方抽象表现范畴,被欧美艺术界关注。

  “日本的书道尽管源自中国书法,可是如今井上有一又反过来影响了中国当代书法30年。”三尚当代艺术馆馆长张健如此评论。著名书法家王冬龄则说,井上有一是“从书法中冲出来的一名现代艺术领域的骁将”。

  井上有一从19岁开始直到退休,一生兢兢业业,从未离开过教师岗位。这个在书法上张扬肆意,打破各种条条框框,但在生活中却又勤勉守贫的艺术家,还有着特别接地气的“书法宣言”:“书法,是万人的艺术,能发生在生活中,极为简朴、直接,而又无比深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