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权利不能靠“媒治”救济 一则“最心酸儿童节礼物———母亲偷鸡腿给生病的女儿”的新闻,让36岁的山东人刘燕成为焦点人物。报道刊发两小时内,来自各地的爱心捐款超过30万元。一天后,刘燕患有肾病综合征的女儿大丽(化名)住进了南京军区总医院接受全面治疗。“求求你们把我们的事向媒体报道。”同在这家医院的内科52病区,王玉琴用渴望的眼神看着记者。这位来自安徽农村的母亲和刘燕一样,有两位患严重肾病的女儿。 6月13日澎湃网 “偷鸡腿救女”让事件深陷道德争议的漩涡,有人说“她不就是偷了一个鸡腿吗”,非道德的行为换来利己的结果,还有道义的豁免权,如何让人心理平衡不去效仿?求助权利不能总靠“媒治”来救济,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构建现代公益慈善理念与文化,通过政策引导、税费优惠等,加快社会公益组织、公益基金的培育与发展,促进社会公益慈善版本升级;不断完善慈善法治体系,提高公益慈善的透明度,增强社会参与慈善捐赠的积极性,让更多人得到救济。 木须虫 “裸条放款”岂能游离监管之外 日前,有网友通过微博爆料称,有人通过一款熟人间网络借贷平台提供“裸条放款”,即进行借款时,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片替代借条。当发生违约不还款时,放贷人以公开裸体照片、同学信息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一些借款的女大学生诉称遇到了这样的麻烦。 6月13日《南方都市报》 “互联网+贷款”不能成为“裸条放款”等违法乱纪行为的挡箭牌。对此,大学生需具备一定风险意识,养成正确消费观念,提升自我保护能力。监管部门则需强化监管,筛查贷款平台的违规行为,并强制贷款平台规范流程,征得学生父母同意后方可放款,用合法手段追偿贷款。同时严厉惩戒公布裸照、散布隐私、跟踪、威胁等野蛮讨债行为,让“互联网+贷款”规范化地健康运营。 史洪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