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医生为“躲”红包,把白大褂口袋缝死】 从医39年,他坚守B超临床第一线,接诊30多万名患儿;为挤出时间多给患者做检查,他与家人挤在医院附近的职工宿舍,24小时随叫随到;为了避免患者塞红包,他把白大褂上的口袋缝死……今年63岁的贾立群,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在同行和患者眼中,“贾立群B超”“B超神探”“缝兜大夫”早已是响当当的“品牌”。 6月13日《人民日报》 官方微博 为了“躲”红包,63岁的老医生居然把白大褂口袋给缝死了,这一“绝招”固然让人起敬,但笔者想到的是,作为卫生部门而言,要提倡、鼓励的不是这样的“缝兜大夫”,而是应该想想,怎么完善管理机制,“缝死”制度的漏洞。 其实,相比医生的红包,也许某些职能部门的“职权人士”,其收受的直接或间接的红包更是“大巫”级别了,如果有一天,这类群体中能在“缝兜机制”的约束下,冒出无数个“缝兜局长”、“缝兜科长”来,则百姓幸甚,国家幸甚! 【他打了10年教材官司,从未胜诉】 六一国际儿童节这天,郑州一名作文辅导班的教师彭帮怀再次为小学生语文课本走上法庭。此前,他已因教材打了10年官司,但从未胜诉。彭帮怀因此被称为“纠错教师”。这一次,他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存在368处“瑕疵”和一项产品缺陷为名,将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和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中原图书大厦告上法庭。 6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官方微博 为了教材错误,居然打了十年官司,而且“屡败屡战”,这位“纠错教师”堪称较真到了“极致”。 让人纳闷的是,这十年间,尽管“纠错教师”针对各版本教材提出了数以百计的“瑕疵”,却少有出版社承认自己的出错或不妥。莫非这十年间,所谓的教材“瑕疵”,只是“纠错教师”彭帮怀一味地“胡搅蛮缠”而已?答案显然是“非也”。 笔者想不通,承认教材“瑕疵”很难吗?难到不惜“一条道走到黑”? 本期主持 朱志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