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朱娇娇 陈秦) 最近,鄞州公园景观湖上漂浮着不少数量的水草。这些水草零星散落在湖面上,不仅影响公园景观,而且破坏鄞州公园水质。但这些原本在湖底净化水质的水草,怎么会大面积死亡后漂浮在水面呢? 昨天上午,鄞州区城管局内河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漂浮的水草主要为种植在景观湖内的常绿矮生苦草,这种草用于提高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打造我市第一个“水下森林”系统。 “施工前,对湖内原有的鱼进行过处理,基本肯定是外来放生鱼,在啃食水底的苦草,导致水草大面积死亡。”鄞州公园工作人员说,近日巡查中发现,不少市民在景观湖里放生鱼苗、小鱼。 连日来的水草缺失、受损让“水下森林”计划受到一定影响。鄞州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颜师傅很是心疼:“眼看着去年种下去的矮生苦草慢慢成熟长大,鄞州公园湖的景观也越来越漂亮,最近却因为上浮的水草大打折扣,损失大了。” 记者从鄞州城管部门了解到,目前城管部门在鄞州公园景观湖试点打造一个完善的人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但是这个生态系统实现前提,是要保证沉水植物、浮水植物等生长成熟。而鄞州公园湖、院士公园河等属于封闭水体,水草对外来鱼种的耐受度较差。市民投放的鱼苗会影响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长此以往,甚至会破坏整个景观湖的生态系统,影响湖水水质,因此不建议市民在鄞州公园、院士公园等封闭水体中放生、投放鱼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