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民 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2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梅雨季野蘑菇疯长

疾控提醒:采食或中毒

  本报讯(记者 童程红) 近日,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夏季高温多雨,正是野蘑菇疯长的季节,大家去野外游玩时,千万不要拎一袋子这样的绿色食品回来,以免中毒,轻者胃肠道不适,重者还会有生命危险。在我市,因采食野蘑菇而中毒的事件每年都有发生。

  疾控专家介绍,毒蘑菇又称毒覃,是一种大型真菌,由于肉质中含有毒素,会让人产生中毒反应。每一种毒蘑菇含有的毒素不尽相同,会导致的症状也不相同。其中最知名的是白毒鹅膏菌,它含有的是鹅膏毒素,这种毒素可以破坏人体的细胞和器官,特别是肝脏。食用量超过50克,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肝损伤,甚至因此丧命。

  白毒鹅膏菌长得灰灰白白,不太起眼,也正是外形普通,与日常可食用菌菇无异,不少人因此放松了警惕。但从各大医院门急诊的情况来看,野蘑菇中毒的市民,采食的多是这种外形普通的蘑菇,很少有人会对颜色艳丽的野蘑菇下手。

  毒蘑菇中毒的典型症状有5种,最早出现的往往是胃肠炎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潜伏期多为10分钟到2小时;其次是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患者可能会表现得兴奋、狂躁,出现幻视、幻听等;再次是溶血症状,潜伏期为6到12小时,患者会出现深褐色尿、贫血、肝脾肿大等急性溶血症状;再次是光敏性皮炎,潜伏期一般为一两天,患者会有皮肤红肿或疱疹,日光照射后还会加重;最后是肝脏损伤,患者在最初的消化道症状过去后,会有一两天的假愈期,之后会出现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伴随出血倾向。严重者除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呼吸与循环衰竭症状,如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麻痹等,非常凶险。

  目前,临床对毒蘑菇中毒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尽早排毒才是王道,比如洗胃和血透,而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因此,市民们一旦误食毒蘑菇,出现不适,一定要立即去医院治疗。家属要尽量留取所食样品,从而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帮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