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文 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0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剧版《致青春》有啥花头?

金牌导演杨文军:抓故事内核,拍深度

  剧版《致青春》剧照。

  □特派记者 庞锦燕

  上海报道

  

  2013年,由赵薇执导的青春电影《致青春》在全国上映,成为国内青春片的开山之作。这一IP的影响力绵延至今:电影《致青春2》即将于本月在全国公映;7月11日,剧版《致青春》也将在东方卫视开播。

  昨天,导演杨文军携剧版《致青春》亮相开播发布会,同行的还有“小鲜肉”杨玏、陈瑶、马可等主演。一开始,媒体便抛给金牌导演杨文军一个大难题:青春片“洒狗血”、缺新意怎么破?杨文军不假思索地说,“适当‘洒狗血’未尝不可,不过我更擅长抓故事内核,抓有厚度、深度的东西。”

  校园戏让原著作者辛夷坞笑喷

  在国内电视圈,杨文军擅长在商业与情怀之间游走。2011年他曾凭《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获得第1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导演奖,2012年又凭电视剧《风和日丽》入围白玉兰奖最佳电视剧奖。他还执导过电视剧《离婚律师》、电影《何以笙箫默》。此次首次尝试青春题材电视剧,杨文军直喊“太难”。

  电视剧版《致青春》和电影取材于同一个故事,讲述了自称“玉面小飞龙”的开朗女孩郑微在经历了两个爱人相继离她而去后,面对他们的归来与呵护,重新作出更成熟选择的故事。杨文军说,“这个小说难改,首先是粉丝量很大,喜欢的观众特别多,所以我们从大的框架、人物设定方面要尽量尊重原著,跟原著作者辛夷坞老师做了交流。她看完前面大学的剧本很喜欢,说看到很多地方都忍不住笑出来了。”

  与影版相比,杨文军说剧版《致青春》将会以更丰富的篇幅带来更多改编,对主要人物在大学毕业后的工作、人生境遇进行较为详细的展开,而且电影中无法重点介绍的角色也都会更加立体、更加真实。

  情感线比影版更符合原著基调

  可能是影版珠玉在前,杨文军对待剧版《致青春》的创作态度是慎之又慎。剧本筹备就花了超过两年的时间,其中有两次差点就要开拍,还是被杨文军强“压”了下来。到了正式拍摄阶段,杨文军又把拍摄周期从3个月拉长到5个多月,为的就是追求品质和细节。“电影篇幅短,主要找感觉就行了。电视剧一个是感觉要抓对,有校园感、让大家怀念、喜欢,另外一方面故事一写就是十多二十集,能不能抓住观众又是一回事,最主要是主线能不能抓住观众。”

  至于青春片“洒狗血”的问题,在他看来适当“洒”未尝不可。“这么长的剧,不狗血太难了。本身故事要做得好看,有适当的狗血未尝不可,但是我们也在尽量避免。基本上秉承一个‘在原著基础上把情感做大’的思路。”他说只要够真实有细节,“洒狗血”不是问题,“所谓的狗血是因为你的细节没有支撑和说服力。我更擅长抓故事内核,抓有厚度、深度的东西。”

  新作《三体》重人文轻科幻

  杨文军毫不隐瞒他在开拍剧版《致青春》之前曾经走进过“死胡同”,“人家影版拍得挺成功的,你拿什么跟人家对抗?”琢磨了好一阵子才想明白,“改编作品也好,或者已经成功的同题材作品珠玉在前也好,不一定非得说要超越它,关键自己要特色和亮点。”他解释说,“电影和电视剧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主题、写人物的状态,还有整个故事发展,都可以有完全不同空间的拓展,所以我觉得各有各的优势吧。”

  眼下,杨文军正着手拍摄由科幻小说《三体》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他透露第一部其实科幻成分不是很多,“还是讲述人心和人性的东西。”他表示自己丝毫不担心“五毛特效”的问题,如何在小说深刻的的历史人文色彩下,塑造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才是他最大的挑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