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0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和我的舞龙队(二)

  舞龙队差点胎死腹中

  2013年底说好的事,因舞龙需要的经费与招募人员,一直耽搁到了2014年春。当桃花开得最盛的时候,郎云龙的电话来了。

  他说他准备得差不多了,让我过段时间来残联,到时和区聋协主席见个面。

  7月2日,在区残联,我第一次见到了区聋协主席。他白面,小光头,个子不高,清瘦,一身休闲服,骨子里透着一股干练劲。

  我们打过招呼后,就让郎云龙和他去沟通经费的事。舞龙经费是从(聋协)总经费里抠出来的,数目少得可怜,但总算还有点。我看他们聊天,不是用手语交流,就是在纸上涂涂画画。当时我的脑袋轰的一下就大了———说几句话都这么累,那以后怎么教啊?毕竟教舞龙可不是平常说的大白话。

  他们谈完,我把电话号码给了聋协主席,示意他打我电话,相互交换号码。他嘿嘿一笑,发了条短信给我,写着“你是猪”。当时我就明白过来,聋哑人是没有打电话习惯的,而他也忘了,他打我电话,我是可以听到的。我们都在用固有的思维方式思考着一件事。这也再一次让我感到,和他们沟通有多难!

  当我踏出大门,要回家的时候,郎云龙把我叫住了,说他有件事忘了和我说。我问他是什么?他说:“以后舞龙地点定在这里了。”我说之前不是说好了,怎么又变卦了。他说:“这事没有办法,因为以后来舞龙的人大多是镇海人。”我说:“骆驼离我家太远,电瓶车来这里都要四十多分钟,一周两三个晚上来回跑,我妈不同意不说,我也会累塌的!”他不好意思地说:“少数总得照顾多数人吧?”

  这件事,我们各持己见,就这么僵持着。几分钟后,他的态度一改往常,突然变得强硬了。他说只给我两种选择:一种要舞龙的,以后就来这里;还有一种,就当这事没发生过,队伍解散,各回各家。

  我听了,火大了,脸一黑,在心里大骂:“我今天都是请假过来的,损失的工资都没地方报销,你这是逗我玩啊?!看来我是吃饱了撑的,多管闲事了。”边想着这些,我边扭头就走。

  踏出大门时,看到聋协主席还呆呆地站在门外,像在等着我的回音。他用崇敬的眼神望着我,把我当个人物看待。我突然心中一抖,有点犹豫了。转念一想,大丈夫能屈能伸,手臂要麻就让它麻,累就累点,死不了的。毕竟这对于我而言,不论是能力上的锻炼,还是舞龙上的再次成长,都是一次不错的机会。

  想到这里我的脚步明显放慢了,只等郎云龙一声喊,给我个台阶下,到时我们再好好商量。出乎我意料的是,预想中的事没有发生。当时我就知道,我对他的判断失误了。不由得在心里“暗骂”,这个厉害的角色,好似把我的心给看透了。

  于是走到拐角处,我不得不假装镇定地回头,说:“那就这样,你先安排下人员,容我几天时间再想想。”

  郎云龙还站在老地方,露出了半张得意的笑脸,点头同意了。这算是我给他留了个面子,也给自己留了个继续周旋的余地。毕竟他的这个想法挺好,而我又太热爱舞龙这项运动了。

  从队员到教练的蜕变

  之后一有空闲,虽没有答应,但我还是重抄起了旧业,把家里的那套舞龙图纸全拿了出来。细细地翻看曾做下的笔记,许多记忆开始恢复,但有些却变得越来越模糊,毕竟我已有两年多的时间没舞龙了。当时我想得最多的是,不知自己的能力够不够,也不知自己能否教好他们。毕竟这种舞龙队,放在全国而言,好像都没什么人尝试过。

  后来许多好友得知了这个事,纷纷来劝我,说:“你现在还是个病秧子,想法挺好,但你觉得你行吗?做一件事之前,要先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不然到时你汗流了一地,却没把他们教好,出洋相不说,说不定还把自己的身体搞坏了。毕竟三年的医嘱在那里,这不是开玩笑的。”

  他们见我不听劝,就开始不断给我泼冷水,让我快点清醒,说找个专业老师过来,都不一定能把这块硬骨头啃了。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毕竟都是从小玩到大的。这样的劝诫听多了,再坚定的心,也会一点点土崩瓦解,开始动摇。当时我不断问自己,我行吗?没有人能告诉我答案。

  于是我又开始庆幸自己还未答应对方。但没事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去翻图纸,看各种舞龙视频。

  一段日子后,一套以前学的舞龙套路,我基本能把它在脑海里复原了。而做舞龙动作训练,我一般拿家里的竹扫帚练习。因为不论它的重量,还是抓竿的手感,都和真龙差不多。这也是以前我舞龙比别人漂亮的秘密。但刚开始练的时候,我的身体明显感觉不适,毕竟很久没有这么剧烈运动了,再加上体内的一条不锈钢与肌肉摩擦加剧,一阵疼痛感紧随而至……

  渐渐的,时间长了,我发现做舞龙队员与做舞龙教练有很大区别。做舞龙队员,你自己会了,就好了。而做舞龙教练,你必须了解全局,精准把握细节,不然到时你只知道龙头怎么舞,要出洋相的。

  最后我没忍住,开始为聋哑人设计起了舞龙套路。这些舞龙动作,都是从正常人的舞龙动作中抽取而来。我挑动作有两点要求:一个做起来必须干脆、简洁;一个不需要前后队员太默契的配合。毕竟这两方面,是聋哑人最缺失的。

  设计完一套舞龙动作,为了以防万一,我又开始给每个舞龙队员在每个舞龙动作中,标注技术要求。比如:“龙穿身”这个动作,从哪个队员开始,要从哪两个队员之间穿过去。比如:“纵向曲线慢腾进”,每个队员是怎么从每节龙身上跳过去的。种种这些,都需要我提前做好功课,不然到时是要出洋相的。

  等我做完这些,之前关于训练地点的事,也就不算事了。因为我已经走在教聋哑人舞龙队这条路上,不可能再轻言放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