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2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假如没有了太阳

  □破帽遮颜

  

  盛夏来临,太阳炽热,气温升高,人们对日头多有怨言也是人之常情。那天午休的时候,我突发奇想:假如没有了太阳,那又会怎样?

  当时,我刚刚翻阅了一本《环球科学》杂志,走马看花的那种。里面有一篇关于超新星爆炸的文章,说新星内部的爆炸,内核塌陷,加剧核子反应,最后恒星消失。于是我就杞人忧天地想到了已经“燃烧”了四十五亿年的太阳,再后来就想到了这个问题:假如没有了太阳。

  以我有限的知识,首先想到植物无法生长了。植物需要光合作用,这是很基础的知识。植物不能生长了,那么西瓜没得吃了,番茄没得吃了,一切时令瓜果蔬菜都没得吃了。那动物呢,估计也够呛———当时,我还没有深想,就先放下了对动物的忧虑,唯一能肯定的是,鱼儿没什么问题,因为它们对光照没什么特别的要求。

  接下来,我就想到了温度。这一想,可不得了。我也是以我有限的常识来进行推理的。我国北方地区在冬天的时候,气温是零下三四十度。那种气候,据说从楼上倒下一杯热水,掉到楼下都成冰渣子了。这种情形,太阳还是照着地球,只不过照在地球的另一端而已。如果没有了太阳,最高温度也就是气温零下三四十度而已,那最低温度呢?我无法设想,因为我没有相应的知识来帮助我设想。即便是气温零下三四十度吧,江河湖泊都会结冰。如果是浅水,冰会一直结到水域的底层,那么许多鱼也活不成了。深一点的水,譬如海洋,下面的鱼估计还可以活。厚厚的冰块成了包裹地球的隔温层,毕竟地球还有地热,只是地球表面会异常的寒冷。

  那么来说说人的生活,就说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吧。

  太阳没有了,植物生长不了,棉花肯定没有了,棉布就成了奢侈品,棉絮就更不用说了。都说人类科技发展了,那就穿化纤原料做的服装,来抵御零下三四十度的寒冷。衣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那么食呢?自然界是无法提供了。假设企鹅和北极熊都能存活,全球的人类就吃这个,不知道能维持几天?人类的食量肯定大于它们的繁殖速度。人不能光吃荤的,要吃蔬菜,得暖棚种植,这成本大了去了。暖棚需要能源支持。太阳没了,太阳能没有了,水力发电也没了。能源的结构失去了平衡,能源一定会紧张得一塌糊涂。喝水,起先可以敲河里的冰来解决,但河里的冰吃光了以后呢?海里的冰能不能直接饮用,这个我还真不知道。但我蓦然想到,太阳其实是最大的天然海水淡化装置。太阳蒸发的水,大部分来自海洋,它们用雨的形式降下来,让人类饮用,吃呀灌溉呀都行。人类用不了这么多,多余的部分回归大海。假如太阳不存在了,这种循环也就不存在了。

  再来说住。那么寒冷的天,待在房子里也像在冰窟里一样,必须天天供暖,二十四小时供暖。其实,太阳没有了,这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概念也只有理论上的意义。所谓的一天,所谓的一年,都是地球在太阳照耀下的自转以及围绕太阳的公转才形成的。上面已经说到,能源非常紧张,倘若供暖无法满足,那是不是可以砍一些树木来烧,反正树都死掉,留着也没啥用。且不说这些树木能够砍几天,那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必得把地球弄得乌烟瘴气。对了,以往地球是怎样消化二氧化碳的?靠树木!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假如太阳没有了,植物死光光了,氧气呢?氧气的天然来源呢?

  那一刻,我觉得已经不需要再用简单的常识来做所谓的推理或者遐想。其实,在知道植物不能生长的时候,就应该意识到,所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已经消失。地球是一个完美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维持,完全有赖于那个离地球约一亿五千万公里远的太阳。没有地球,对太阳来说没啥关系;对地球来说,没有太阳就有关系———它对地球上的生物关系大了去了。

  爱一个人,要爱他的优点,也要容忍他的缺点。夏天酷热,就算是太阳的缺点吧,我们为什么不能容忍一点?想想冬天的太阳吧,立刻会联想到慈祥和可爱。太阳就是这样一个宇宙天体,全看人类的心态和心境。

  那天午休,室外很热,室内有空调,我在对太阳充满敬畏的心态中缓缓入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