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财 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04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端交易额占比首次达到七成

宁波上半年网络零售额同比猛增

农村电商表现最为抢眼

  □记者 史娓超 通讯员 蔡朝晖 陈晓峰 

  

  今年上半年,宁波“鼠标上的买卖”可谓红火,不仅宁波的电商企业卖出去的货接近去年同期2倍,宁波消费者网上消费也毫不手软。

  昨天,市商务委新发布的2016年宁波上半年网络零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市实现网络零售额365.96亿元,同比增长48.93%;市内居民网络消费323.79亿元,增长30.95%,高于全省平均增幅。

  农村电商迅速升温

  象山泥螺、宁海青蟹都成了“网红”农产品

  其中,农村电商的亮出的成绩单颇为醒目。数据显示,1-6月,以农村电商为主的全市县域网络零售额达到160.59亿元,同比增长49.6%。与此同时,县域村民网络消费额162亿元,同比增长35.7%。农村电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据市商务委电商处处长陈强宏分析,农村电商迅速升温,一方面是因为网货下乡增速较快。奉化、象山、宁海110家村淘站上半年促成交易22万笔,实现交易额6700万元,是2015年交易额的2倍。其中,在今年农村淘宝“百县万村助春耕活动”中,奉化、象山的村民通过村淘站订购农资农具超过百万;在“农村淘宝618大促”活动期间,奉化村淘共实现交易额1300万元,居全省第一。

  另一方面,农产品上行加快推进。我市已在淘宝、邮乐网、1号店等平台建成市、县特色馆20余个,入住商户2200多家,通过各大电商平台,我市象山泥螺、宁海青蟹、奉化烤笋和水蜜桃等传统农特产品成功触网销售。其中,建成的4个淘宝特色馆(宁波馆、象山馆、余姚馆、宁海馆),上半年实现农产品销售额4.57亿元,是2015年销售额的2倍。而与之配套,奉化、北仑等地建立了农产品物流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包装、物流配送等功能。

  除了探索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外,我市一批“互联网+乡村旅游”项目也在扎实推进,今年以来,农村生态旅游、民宿经济增长较快,奉化大堰镇7家民宿网络销售额同比翻番;象山依托去哪儿、携程等电商平台开展农村网络营销业务的宾馆、餐饮、景区累计约530家,上半年实现线上旅游销售900万元,售出电子门票5万张,订出酒店1万间。

  垂直电商热潮涌动

  “互联网+传统工业”加速融合

  今年以来,我市入住阿里巴巴产业带企业达到8700家,实现销售额21亿元,同比增长31%;吉博“麦能网”、“安居中国”等平台交易额超亿元,“铁大大网”、“海空网”等平台交易额超千万元。

  宁波经济是典型的块状经济、集群经济和行业经济,奠定了垂直电商在宁波的发展基础,带动了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如余姚中国裘皮城发布“中皮在线”官微,开发建立了皮皮仓和APP,开展原料和成品网络拍卖,并在裘皮城内建立实体展示厅,带动中国裘皮城转型;慈溪打造“五金行业供应链一站式服务平台”,力争减少企业中间环节,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已对接上下游供应企业50余家,计划年底对接150家,平台交易量实现1000万元。

  移动电商“全行业开花”

  七成多的网络交易在手机APP上完成

  今年上半年,宁波市移动端网络交易额占全市网络交易额的比重达到75%以上,城市O2O交易额达到网络零售额的20%。

  从涉及的行业领域看,我市移动电子商务不仅在服装、家电、生活用品以及外贸、交通等家庭消费领域和生产流通领域快速发展,在医疗、金融、旅游、文化、娱乐等方面也多点涉足。

  其中,慈溪一家电商通过移动互联网带动本地服务行业实现O2O,今年入驻的本地商家达2851家,APP下载量超10万人次,并于5月底在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而余姚的另一家本地企业则利用移动APP开展洗衣取送服务,并已向家政、养老等方向拓展,今年上线以来平台交易额已突破100万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