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05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和我的舞龙队(六)

  □沈东海

  一条布龙引出的风波

  有些事,我们可以苦中作乐,但有些事,我们却无法改变。

  比如舞龙经费有限,我们买不起龙。刚开始训练,我们只能拿残联为我们准备的杆子练习,这很影响训练。后来在我的提议下,我们开始自己做龙了。队员朱东海得知我的想法,按我的要求,主动把竹子砍来了。当晚,他还用他的电瓶车,把它运了来。

  拿到竹子后,大家在一条宣传用的红横幅上,每段绑上一根竹竿,总共9节,龙就算做好了。大家拿着自己做的龙,都有一点点小小的成就感。这也给我们以后的训练帮了很大的忙。因为一开始训练的时候,我的教练也是拿这东西给我练的。毕竟真龙最便宜的也要五六千元,擦破怪让人心疼的。

  之后虽买不起龙,但残联还是向我的村里借来了一条龙。虽然已经很破旧了,但我还是舍不得用。一来毕竟是借来的,二来我们以后上台表演,还要拿它去演出的。

  那天第一次拿真龙练习,许多问题都暴露了出来。比如:走龙的时候,显得非常不流畅,舞着舞着感觉龙身快断了。比如:做造型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龙身大多是塌的,没有线条感。这都是以前没用真龙练习留下来的后遗症。因为拿着一块布条练,是看不出好坏的。

  但就算这样,这条借来的龙,还是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特别是7月21日那晚,龙刚拿出来的时候,聋协主席就示意我,说那节补过的龙身又裂开了。我过去看了下,问题比较严重,要当场解决好。所以问门卫讨要针线,后来线是找到了,针却没有,最后只能拿缝纫机上的针代替用下。

  等我把龙身补好,刚舞了几个八字龙,没想到一节龙身上的竿子又掉了。我把龙身拆开来,才弄明白是里面的两个螺丝掉了。没办法,又得向门卫求救。等他翻箱倒柜找出几个螺丝,我拿去一用,没想到太大了,装不上。门卫见此,二话不说,骑上电瓶车,说回家帮我去拿,当时把我感动的……

  队里的人见此,纷纷急躁起来,都有点等不住了,毕竟晚上训练的时间本就不多,那天过来捧场的人又太多了。后来,他们在自己的车上找了些铁丝与塑料绳绑上,勉强将就着用了。

  那些感动我的人与事

  因为有这么多不如意的事,所以许多感动我的人与事,让我倍感珍惜。

  我第一个要感谢的人是仁杰叔。他不图利,不图名,却一直默默陪伴着我们。他在厂里是技术骨干,奔六的人,却还有激情跟我们这帮小伙子玩。因为年岁问题,他大多不参加训练,只是跟队,在一旁观摩,配合我打手语指导。有时队里缺人,他就替补上场;有时他们自己训练,我就把我的活交给了他。

  他是这个队里比较有天赋的人,第一天训练的时候我就看中了他,只是他说自己太老,不要勉强他。队里像他这样的人才还挺多,因为据我了解,他们有的是在大单位里做电工师傅,有的是做平面设计,有的是模具机修师傅……这些聋哑人和坊间流传的一样,确实个个都很聪明。

  队里第二个我要感谢的人,是朱东海。以前上班实习的时候,我们就认识,是很好的同事,没想到这回他又帮了我很多忙。之前说的种种,我不再重复。记得训练快接近尾声的时候,朱东海在厂里上班,把手指弄伤了,缝了四针,伤得不轻。因演出时间越来越近,把我愁得不知该怎么办。让所有队员没想到的是,那天晚上,他像赴一场不见不散的约会,准时出现了。

  当时我问他疼不疼,他说他可以忍。那天晚上,因他的到场,大家练得特别认真,生怕他的付出白费了。可能因为这个,那天的龙舞得特别顺畅,大家第一次把整套舞龙动作给做完了。训练结束后,大家看着自己拍的视频,兴奋异常,没有一个人不感到自豪,没有一个人不对他表示敬佩。

  队里除了他们,聋协主席也给了我不少温暖。记得一次练“八字龙”的时候,我帮龙头代练了一会,没想到把自己的腰弄伤了。回来的时候,主席眼含泪光,示意要和我拥抱下,搞得我很不好意思。虽是无言的,但在我看来,却胜过一切苍白的语言。

  我也记得每晚回家,他都示意一个同是九龙湖的人陪我。我只是偶尔说过,自己晚上不太喜欢一个人走在路上。没想到他这么细心,把它记住了。最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次训练快结束的时候,在我的一再追问下,才得知每晚队里买的水以及饮料,都是他代付钱的。他说发票在,以后镇海的老师看过,满意的话,可以报销的。这也让我对这支舞龙队,有了全身心付出的想法。

  除了舞龙队员,我也感谢一直陪伴我们的太太团。每次龙身破了,她们都主动帮我们缝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后勤保障团队,值得让人尊敬。在炎炎夏日里,她们除了给训练的舞龙队员加油、鼓劲外,还做了许多事情。比如:之前舞龙队员手上的皮磨破了,她们买的云南白药和创可贴就到了;比如:大家口渴了,她们买的水就到了;比如:训练的时候有人身体不适,她们买的中暑药就到了;她们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与欢笑……

  这里,我也忘不了残联里两个门卫的好。有些队员到现在也不知,每次我们去训练,他们都要长时间、义务帮我们把想停残联门口的车主劝退。为此,有些人不理解,他们便一遍遍地解释。

  在此,我也感谢那些经常来捧场的聋哑人,感谢他们给我们鼓励,帮我们拍视频。也感谢那些送我们西瓜、汽水的聋哑人……这其中,让我记得特别牢的有两个人:一位是主动过来帮我打手语的聋哑人女儿(小姑娘);一位是送我手语书的聋哑人学生:高露露。

  最后一个,我想感谢的是在骆驼开哑巴烤鸭店的小伙子,他一直想过来跟队训练,因为时间原因,没能如愿。就算这样,每次去骆驼市民广场训练,他都无偿地帮我们把龙运过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