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动物生命点缀人类生活 日前,常州某商场打出了七夕蝴蝶展的宣传广告,称在8月6日-8月14日期间,展出全球800个品种的10万只蝴蝶。活动开展两天,已有超过5000名市民到现场观赏,大部分人“感觉很不错”,但也有少数人在网上质疑商家这样的做法是对蝴蝶的伤害。 8月9日《现代快报》 从前些日子在全国各地出现的放飞萤火虫活动,到现在江苏常州的七夕蝴蝶展,类似这种以自然界的生灵取悦人类、点缀生活的活动是越来越多了。而几乎伴随着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会有质疑和反对的声音出现。 客观而言,如果这些小生灵真是人工繁殖而不是捕捉自大自然,同时也没有什么珍惜品种在里面,那么从国家法律角度来看,确实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并不代表着类似的活动对这些小生灵和它们背后的大自然就没有伤害和破坏。 以江苏常州这次举办的七夕蝴蝶展为例,主办方号称将展出全球800个品种10万只蝴蝶,活动结束以后会将蝴蝶进行回收,放归大自然。那么问题来了,一则,江苏常州当地肯定不会有800种蝴蝶,一旦活动结束这些蝴蝶在当地被放飞,将带来严重的生态隐患,昨天还在空中翩翩飞舞的美丽蝴蝶,明天就会以外来物种的身份,成为当地生态环境的入侵者、破坏者,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当地蝴蝶品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二则,主办方表示这次参展的蝴蝶是从北京繁育基地运来的,展览结束之后可能会运回北京养殖基地放飞,但是在昆虫学家看来,从北京运过来,展览之后再运回去,对于蝴蝶这种脆弱的小生灵来说,其死亡率一定不会低,这岂不是对蝴蝶的一种伤害? 苑广阔 “甲醛花生米”究竟是谁生的? 近期爆出“山东一家煮花生批发点花生甲醛超标”,让不少市民担心烧烤摊儿的水煮花生还能不能吃。记者实验发现,北京部分烧烤摊儿的水煮花生确实检测出甲醛成分。记者购买了5种煮花生和5种煮毛豆,送至北京智云达食品安全监测消费者体验中心,通过实验检测其中是否含有甲醛。 8月9日《新京报》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挺有意思的段子。问米的妈妈是谁?答案是花。解释说花生米顾名思义,是花生出了米。很显然的是“甲醛花生米”肯定不会是花生的。花儿相貌迷人,岂能生出如此丑陋的“甲醛花生”? 对于记者的实验结果,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给出了这样的猜测。他说,造成“甲醛花生米”出现的原因可能会有两种情况:其一,水煮花生需要考虑储存时间,一些商家在水煮的时候也许会添加防腐剂。其二,如果在水煮的环节没有添加此类物质,就很可能是污染造成的。 这位专家也肯定地说:花生米本身绝不会有甲醛成分。 那么,“甲醛花生”究竟是谁生的,究竟是谁养的? 其一,监管不力是“甲醛花生”的亲爹娘。民以食为天,维系舌尖安全是监管部门不能推卸的责任,不能因为只是一把花生米就毫不在乎。如果监管部门也像记者一样的作为,又会如何? 其二,唯利是图是“甲醛花生”的亲爹娘。水煮花生不好保存是个事实,但是不能因为不好保存在水煮的时候就添加违禁物质。试问这些商家,“甲醛花”敢让自己的孩子吃吗? 其三,环境污染是“甲醛花生”的亲爹娘。花生本身不会含有甲醛,除了水煮的时候添加防腐剂之外,唯一的可能就是二次污染了。那么二次污染就是环境污染导致的。这需要正视环境的恶化了。郭元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