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假设或不设,都要尽人文关怀 浙江、湖北等多地出台相应文件给予女性员工“生理假”后,引发上海市民的广泛关注。上海市人社局日前表示,考虑到增设“生理假”缺乏依据,以及会造成用人单位降低雇用女职工的意愿,增加女性就业难度,暂不考虑出台“生理假”。 8月23日《新闻晨报》 休“生理假”还是休“病假”,其中还是有区别的。休“生理假”,可以领取正常工资,譬如陕西等一些省份就规定:在女职工休“生理假”时,工资照发;而休“病假”,则只能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的病假工资。但是前者,确实会加大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造成用人单位降低雇用女职工的意愿,增加女性就业难度。 就目前情况来看,无论“生理假”设还不设,一方面,女职工在生理期遇到重度症状时,是否选择休假,主要还是取决于其意思自治。但是,社会观念也要有所改变,人们应认识到生理期出现重度症状也是一种病。当女职工在生理期遇到重度症状时,该请假还是要请假,千万不要因为羞于启齿等原因死撑苦熬,毕竟身体重要。 而另一方面,无论“生理假”设还不设,用人单位在遇到女职工因生理期出现重度症状请假时,也应一路放行,甚至是鼓励休假。毕竟一则,在生理期出现重度症状时,女职工会因痛苦引发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无法正常工作;那么强人所难又何苦来哉?二则,女职工的身体健康权、休息休假权等法定权利也应得到充分保障。无论“生理假”设还不设,用人单位都应基于女职工的生理特征,尽到对女职工的人文关怀。这样,也才能提升单位对于职工的凝聚力。 于立生 大学校园爱情要和学生身份匹配 爱情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主题。不少大学都有口耳相传的“爱情圣地”;有的大学甚至专设了恋爱课;而女生宿舍楼下每每成为浪漫地带,早年间是弹吉他,如今是点蜡烛、摆鲜花,常常上演感人的求爱画面;年轻人从不轻易浪费每个属于爱情的大日子,不够用就自己创造节日,于是每年5月20日变成了“表白日”,11月11日成了“光棍节”。 8月23日《人民日报》 草地上亲昵相拥,长凳上卿卿我我,一对对情侣是大学校园里的一道道风景。在大学里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是很多即将迈入大学深造的年轻人最美好的憧憬。 不过,谈恋爱不仅仅要靠嘴来谈,还要靠真金白银来说话———维持感情需要浪漫,但制造浪漫需要物质基础。应该说,发生在大学里的爱情是最美好、最纯洁、最刻骨铭心的,适度消费无可厚非而且是必须的,可是讲究档次、攀比的大学爱情和社会上市侩、庸俗的爱情并没有本质区别,而且性质更恶劣。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大学生,天职依然是学习求知。谈恋爱只是大学生涯的“副业”,倘若卿卿我我成了大学生每天的“主修课”,无疑是悲哀的。当然,确实有不少人可以做到恋爱、学业两不误,不过能够双丰收的人毕竟不多。谈恋爱是需要成本的,除了物质成本,还需要花费时间、心思等,对完成正常学业必然会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说,大学期间谈恋爱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为青春添光加彩,也会因此浪费许多求知好时光。 总之,大学生恋爱不是错,但只有一场和学生身份匹配的大学校园爱情,才是美好的。 谢庆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