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午休为啥难 据8月31日《羊城晚报》报道,又到一年开学时。对不少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家长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头等大事是“开学后,孩子午休和课后托管怎么办?”广州普遍存在学校午休场地不够,校外午休机构安全隐患大,小学生的午休托管已经是个老大难问题。 小学生午休难,首先是资源供给的难题,别小看一张床,如果都由学校包办,则意味着所需要的设施面积将要增加一倍,这对于城市业已经建设成形的学校,就算有钱投入,几乎是没办法实现的;其次是安全保障的难题,小学生尤其是低龄孩子,缺少安全意识、自我照顾能力,不管是午休由学校提供,还是托管给社会机构提供服务,都存在不少的安全风险;第三是成本投入的难题,要让每个孩子午休安全,并能得到基本的照料,设施设备的购置、管理服务人员的支出都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必然涉到成本买单的问题。 小学生午休学校无法包办,而社会机构托管又受到成本制约,在开办条件上打折扣,存在安全的隐忧。更重要的是,午休到底是教育提供的保障义务,还是家长需要支付的教育成本,界线比较模糊。如,在广州对学生午休执行的是补贴政策,每人每日两元,正是这种简单的补贴办法,造成了解决学生午休“量米下锅”的局面,供给的量不足,质量更差,就算是学校想收费解决问题,也遭遇到违规收费的瓶颈。房管清 破解午休难需多管齐下 午休难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破解起来需要多管齐下。从长远来看,应做细小学布局,防止小学求大求全求集中,尽量让小学生特别低龄学生真正在离家近的地方接受教育。当然,当务之急还是学生学得上,午间又不能脱管,需求是刚性的。首先,应明确需求保障各方的责任,据此设计清晰的规则。学生午休学校无法大包大揽,但也不能不设置基本的底线,如,学校提供午休床位要达到学生数一定的比例,优先解决低年级孩子的需求,财政要为其买单,学校提供的服务要占到大头,社会托管成为补充。其次,在增加财政补贴的前提下,细化成本分摊机制,即补与收分离,午休生均补贴发放给学生,午休服务则实行收费,平抑学校与校外托管服务之间的落差,保证公平。此外,完善午休社会化服务标准和监管办法,纳入常态监管,对市场进行规范。木须虫 午休托管应成义务教育“必修课” 落实义务教育法,不仅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责任,地方政府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具体到午休托管服务,有的学校“收费午托”也好,有的学校“摇号午托”也罢,抑或是有的学校“课桌午休”,均反映了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的不足。鉴于此,2014年9月,广州取消午休托管收费,由政府买单。但从效果来看,显然难尽人意。究其原因,关键是午休托管服务,并非是学校的法定义务,导致有的学校以各种理由放弃这项服务,将学生推向了存在安全隐患的社会机构。 可见,学校提供午休托管服务,应成为义务教育“必修课”,即法定义务。事实上,政府向学校提供了午休托管补助,等于是“花钱买服务”,教育部门及学校就应该倍加珍惜,不仅向学生免费提供午休托管服务,而且应该进一步扩大和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托管服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多探索一些人性化的措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对学生实行人文关怀,使他们在午休托管服务中,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体验到家一样的温暖。 张西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