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祝颐 许林是一位大学生的家长,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聚会上,谈起他上大学的儿子,不禁对孩子未来找工作前景颇为担忧。他认为,刚毕业大学生收入和农民工差不多。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收入的差距,从2005年底约1.8倍,大约已经缩窄到1.2倍。而收入差距的缩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解释为何“知识无用论”再度甚嚣尘上。 9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大学生和农民工收入差距缩小,表面上看,这是知识贬值,容易产生负激励效应,引发“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但是在我看来,两者不具有可比性,大学生收入等同于农民工是一个伪命题。我们不必对此过度解读,将此与读书无用画等号。 在我看来,判断劳动者工资高不高,不能单纯看他的身份是农民工还是大学毕业生,而应该看他创造的劳动价值与工资待遇是否成正比。大学生虽然学历高,但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梯级转移相对滞后,目前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再加上不少大学生没有从事与其学历相适应的工作,所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并不高。部分刚毕业大学生的工资低于经验丰富、技术熟练、从事建筑工等苦脏累工作的农民工不足为奇。大学生工资等同于农民工,实际上与人才结构、产业结构配置不合理有关,并不能说明人才贬值,上大学无用。 其实,除了苦脏累、高劳动强度行业与少数技术熟练的农民工外,与大学毕业生相比,农民工处于更劣势的就业地位,不少农民工工资在最低工资标准附近徘徊。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工作苦脏累、工伤风险大,工作不稳定,也是不争的事实。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办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劳动条件、居住环境恶劣,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不在少数。即便用工荒来袭,多数没有技术含量的农民工工资也远不及大学毕业生。 在这方面,大学毕业生的情况好得多。他们凭借学历优势,与用人单位的谈判余地大一些,还可以争取到一点话语权。退一步讲,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工作不好找,工资低于有经验有技术的农民工也属正常,他们积累工作经验以后,工资上升空间潜力较大。而农民工涨工资就要困难得多。 因此,大学生和农民工收入差距缩小,固然有大学生身价下降的一面,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人才结构配置不合理,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错位。简单对比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工资,对大学生与农民工都不厚道。 换个角度讲,大学生优越感降低,也是在提醒高校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引导部分人接受职业教育,改变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的“单腿”教育格局。这并不是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