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9月22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没了,支付宝的钱不能也没了

  陶小莫 绘

  前溪 

  “我支付宝有7万多块,微信有2万多块,如果我哪天突然意外死了,这些钱会怎么处理(我的家人并不知道这笔钱)?”近日,这样一个看上去有点“杞人忧天”的问题,引起了大量网友围观。不少人留言称“心有戚戚焉”,表示深有同感。记者了解到,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有支付宝、余额宝、微信零钱、财付通之类的账号,直通他们的财富仓库。然而,这种形态存在的钱财,很有可能因主人的意外而永远被遗忘。

  9月21日《扬子晚报》

  

  谁也不能保证不发生意外,人走了,钱是要被家人继承的,然而,存放在支付宝和微信的钱可能就不明不白流失了,因为一方面家人可能不太清楚,许多时候,放在支付宝里和微信里的钱是“私房钱”,且家人也不清楚密码;另一方面,支付宝和微信方面不会主动寻找继承者。因此,这些“虚拟财产”极有可能不了了之,受益者是谁不言而喻。如何处理却面临着权益不受法律保护的问题。显然,这还真不是个“杞人忧天”的问题。

  《支付宝服务协议》第四部分第三项第5条就规定:“为了防止资源占用,如您连续12个月未使用您的支付宝登录名或支付宝认可的其他方式登录过您的会员号或账户,支付宝会对该会员号或账户进行注销,您将不能再通过该支付宝登录名登录本网站或使用相关会员号或者账户。如该会员号或账户有关联的理财产品、待处理交易或余额,支付宝会协助您处理,请您按照支付宝提示的方式进行操作。”与此类似的还有微信、QQ等账号,也有类似的规定。这些协议虽然均是经过使用者“同意”的,但又有多少人会仔细阅读?退一步说,即便不同意又能怎么办?难道就不用支付宝和微信了吗?其实,最需要质疑的是,为何这些疑似“霸王条款”就能够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呢?

  面对新生事物,法律滞后不是问题,问题是既然已经意识到了问题,如果法律仍然停滞不前,那就会出大问题。毫无疑问,对于“虚拟财产”的继承需要上升到法律层面,做到有法可依,既要解决“虚拟财产”继承问题,也要解决平台提供方主动寻找问题。据了解,瑞士银行向来以严格的保密制度著称,但在今年上半年,瑞士立法机关修改了有关银行内“被遗忘”的资金的相关法律条款,瑞士的银行家们不得不打破“保密”制度,在互联网上公布了一份约2600人的名单,希望通过此举为那些被遗忘在银行里的存款寻找到主人。瑞士银行此举不仅是寻找主人,还可以寻找到主人的后人,通过相关的法律程序继承、领取。毫无疑问,支付宝和微信也该采取类似的做法,但这需要法律给予明确,需要法律保障公民的权益。

  当然,国人也要摒弃避讳“留遗嘱”这个陈旧观念,早早通过多种方式预留这些财富的“通关密码”,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是题外话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